第二百八十一章 只剩一声哀叹(4 / 4)

么烧钱的?都能烧的起这多钱了,谁还去拍艺术片??!!

邵英雄没问这笔钱怎么赚回来,他清楚拿奖的艺人片酬上涨、电影票房分层提升是惯例,可是对于公司操纵艺人得奖的电影怎么回收资金他还是很好奇,毕竟公司操纵之后要是只获得了个人奖项,得利的是演员,而并非公司本身,起码没有实际上的钞票收入。

还好,哈利斯隆对此也做出了解释。

原来在好莱坞一部电影只要在奥斯卡上得到了四项到五项提名就可以二次上映,获奖以后更是可以重新回到大荧幕。

这时候影片就仿佛去奥斯卡上渡了层金回来,对影迷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最好的案例就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如果没有奥斯卡,他前期票房并不太好看,可是在金球奖、奥斯卡奖项上接连不断的现身,等二次上映的时候,票房直接爆棚,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甚至有些电影在大投入以后票房不佳都会去操纵奥斯卡,要是真的已经赔了几千万美元,多花几百万搏一搏二次上映也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不过!

这么多由工会挑出的电影从业人员参与投票的奖项直接杜绝了烂片入围的可能,以上任何规则都是在质量上层,一片好评的情况下,连质量过得去都不行,不然你这个不是艺术类奖项的电影评出来一部连普通影迷都知道差在哪的东西,那不是等于狠狠给了自己一个巴掌在脸肿的如猪头一样时跑出去逛街找人埋汰你一样么?

还好,哈利斯隆说的这个还好的意思是,如今好莱坞已经很久没出过《肖申克救赎、《不可饶恕、《闻香识女人、《阿甘正传这种级别的电影了,更多时候推出的是吸金能力极强的电影,在特效已经充斥着好莱坞的时代里,人们都已经懒了,谷歌不是已经研发出来不需要驾驶的汽车了么?人们连开车这点事都需要交出去,怎么可能费心思去编排又有深意、又能震撼人心、故事性又强的电影呢?大部分公司的选择肯定是以赚钱为主。

邵英雄赶上了一个人文水平骤降、特效cg镜头飙升的时代,不知是好是坏。(未完待续。。)r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