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肘子(1 / 5)

渔家四时鲜 朽月十五 3711 字 1个月前

第37章红烧肘子

尖山路的义塾是一家私人开的学堂,免束格,来上学的一般是里镇不大富裕人家的孩子。

当然里面也有一部分是孤儿,就住在学堂里,由几个婆子管着,但是食宿一般,勉强温饱。

江盈知没来过这里,还是双鱼跟她说起的,双鱼家里开了个年糕坊,赚了些钱,每年要投一些钱到义塾里去。双鱼也经常会到义塾里帮忙,偶尔照管下里面的孤儿。那天双鱼来摊子上问她,能不能到她这买些新奇的糕点,有的孩子眼馋别人带来的糕团,她想给这些小孩尝尝。江盈知就说会过去看看的,到时候一起做。趁着今天刚好在酒楼换了不少菜蔬,便想着往那边瞧瞧去,走的这条路正好能到双鱼家的年糕坊。她就把双鱼给叫上了。

双鱼在路上时不时张望后面的菜蔬,笑的时候露出一口大白牙,说道:“这下一群小家伙有口福了,这义塾的吃食,”

谈到这个又立马收起笑容,唉声叹气的,“义塾里的钱不多,阿婆又很省,手艺也一般,老是烧些糊糊、汤粥给孩子吃,只要米放得多,省事又管饱。”

倒是也没等江盈知开口,说话间便到了义塾,在一条宽巷子的尽头,要从长长蜿蜒的石阶上去。上去后最先看见两扇简易的木门,然后是竹篱笆围成的院子,门上连个牌匾都没有。

要不是双鱼说这是义塾,江盈知还以为是哪户人家的院子,十分清贫,比她想象的那种石头砌成的屋子还要差。双鱼拍着门喊:“许阿婆,开下门。”

“来喽,"院子里有道年迈的声音响起,随后木门被打开。露出张苍老的脸来,头发花白,手里还捧着一个小竹箩,里面有豇豆籽。

许阿婆有点茫然,“双鱼,这些都是谁啊?也有孩子要送来义塾上学吗?″

“不是的,她们来瞧瞧义塾里的孩子们,"双鱼接过许阿婆手上的竹箩,手指着人一一告诉她名字。江盈知朝老人家笑笑,透过敞开的木门看了眼院子。院子里左边有一棵很大的桂花树,倒是没有什么竹架,除了口古井,还有一两张长桌,上面压着被风吹得翻动边角的纸张。

而后就是一排的木屋,檐下挂着长短不一的竹帘,有孩子并不整齐的读书声传来,有的声音尖有的声音细,还有那拖着长腔的附和声。

许阿婆也听见了,她忍不住笑,“我儿子正教他们念书呢,快进来坐会儿吧。”

听到这话,酒楼的小厮把几个菜篮子挑进去,放到地上,江盈知说让他先回去,他犹豫着还是走了。院子里便只留下了几个女人,许阿婆看了看那些菜,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江盈知笑问道:“阿婆,你们午饭吃了没?吃的什么呀?”

“吃了的,”许阿婆回过神,又连忙说,“吃的年糕汤,掺了点米面碎,灶房里还剩点,你们要不要再吃点。”“我们不吃,"江盈知指指那几个菜篮子,“就是想借你们的灶房生个火,做点菜食成不成?”

许阿婆一口应了,“你们只管用,要是需要个烧柴的,我叫我儿媳给你们帮个忙,双鱼啊,你午饭吃了没啊,年糕汤还要不要?”

双鱼忙摇头,“阿婆我吃过了,你也来,我对灶房还不熟路。”

许阿婆拆穿她,“你像只煨灶猫似的,就守在那灶房了,还能不熟路。”

不过倒是跟着人进了灶房,屋里还有三个女人忙活:一个在擦洗灶台,一个则搬了盆水正准备出去倒掉,还有个坐在灶台后劈着柴。

见到生人,倒是都有点惊讶,双鱼便笑着引见,“怪我,我说这里什么都好,就让她们过来瞧瞧。”江盈知把两个菜篮子放到地上问,“能不能在这做些东西来?”

“啊,做吧做吧,要不要帮忙,"其中一个清瘦妇人问,她拿着倒完水的水盆回来,虽然嘀咕怎么带了这么多菜,倒是也没有拒绝。

江盈知一听她们的回答心里有数了,而是立即说:“那要麻烦几位婶子了,到时候一起吃点。”许阿婆摇摇头,“我们吃了,你们先忙吧。”她实在好奇,“怎么拿这么多东西来,借了灶台要走亲戚啊?”

江盈知已经同她们混了个脸熟,便说道:“不是啊,我听双鱼说这里有不少孩子,她想着这些孩子小,也没有吃过什么糕点,想着买些。我说买些还不如自己做点,就冒昧地拿着东西过来了。”

“但天热怕坏了,只能把东西拿来到借灶台了。”她说话的间隙,锅里的水已经沸了,该拿的东西全都拿出来了。

要是江盈知过来就开口说要做给孩子吃,没人会同意,全都得拦着,可她要借灶台给自己做饭食,便都由着她。

结果倒好,听了这番话,烧火的王七姑拿着柴,也不知道要不要塞进灶膛里。

倒是许阿婆冲双鱼说:“你说说你,咋好麻烦别人的,”

江盈知忙说:“我也麻烦你们了,相互麻烦呗。”有时候人和人关系的建立,就是从麻烦对方开始的。所以江盈知迅速地打进了义塾后厨内部,知道了膀大腰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