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大雅村来百仞送货的村民,这会卸了货要回去。于是两人就搭上了他的货运马车。
两人上了车,宽大的车厢里装了一大半,看包装都是些日用消费品:酒水、布料、肥皂……也有农具、渔具和五金材料。
看着田野在道路两旁向后离去。通往大雅村的路修很一般,沙石路面还算平整,但是地基却很薄,时常遇到不小的坑洼,让整个马车颠簸不已。
“对不住了,这是货车。”赶车的车夫打着招呼,“悬挂差点。没有客车舒服!”
“没事,有车坐就好了。”谭双喜说说着递给车夫一支烟,胡乱的聊了起来,希望分散一下注意力,缓解下宿醉的带来的不适。
“这路不怎么好啊?”
“集资修得,能好到哪里去?”车夫抽着烟,滔滔不绝。这路不算是“官道”,而是大雅村等沿途几个村子一起出钱出工修的。不过因为第一次出现民间集资修路,县里民政科给了一点补贴,还免费派了技术员来勘探设计,所以道路的规格是仿效澳洲式样的,就是没有大机器来打地基,材料也不行。修完了几个月就开始破损了。
“……这两年坏了就修一修,修得没有坏的快。”车夫说,“也是,这条路上每天走多少车子?不压坏了才怪。”
大雅村和沿海的几个村子,靠着这条路把渔获贩卖到澄迈县城和马袅堡,不靠海的村寨,则通过这条路贩卖蔬菜和家禽。不论是老县城还是博铺、百仞、加来……这些新兴的市镇的巨大胃口似乎永远也填不满。运货的马车在路上川流不息的运送着农渔产品,又把城镇里的工业品运回村里。
“和以前真的不太一样了。”他望着沿途的风景,感慨道。
他已经很久没有到大雅村来了。小时候他很喜欢随母亲回娘家。待到年岁渐长,反而不太回去了。家里穷,母亲对回娘家本也不太热衷。毕竟娘家的日子也不好过。拖儿带女的回去,碍于情面的招待便显得“勉强”:外婆欢喜表情下的忧虑,舅舅略显尴尬的“欢迎”和舅母毫不掩饰的厌恶。虽说因为亲戚的关系,时不时还要走动一下,但是来往的却是越来越少了。
后来外婆去世,他才随着母亲奔丧又匆匆回了一趟大雅村。这一晃,又是好几年了。
“现在人比以前多了十倍都不止。”车夫说,“都是些北佬。你现在要在村里说土话,十个有八个都听不懂,大伙只能说新话了。”
“说新话大家都听得懂,没什么不好的。”
“是啊,没什么不好的。可是小孩子都不会说了……”车夫似乎有些牢骚,但是他说不出小孩子也不会说了有什么坏处,只是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
道路的一侧,地形开阔了起来,是沿海的大片的滩涂,靠近道路的地方长满了草木。滩涂上一群一群的鸭子正在觅食。
谭双喜知道这是“滩涂养鸭”,这样养鸭不但节省饲料,下得鸭蛋既多质量又好。是所谓的“海鸭蛋”。
“这么多鸭子!”张来才站起身子眺望着滩涂上不时变幻出各种队形的庞大鸭群,惊讶的说。
“这不算多。”车夫说,“一小部分而已。现在村里好多人家都在养鸭,出去捕鱼的反而少了。”
“哦?为什么不去。”谭双喜有些奇怪。
“现在打渔更吃本了。要大船,还要澳洲式的大船,渔具也不便宜,还要买冰……说挣钱,打渔比以前更挣钱了,可是这本钱,一般人可就承受不起了。再说大船打渔本身就省人力,多出来的人怎么办?不得另外找活路。天地会就派人来推广养鸭,说我们这里滩涂多,村里就开始养鸭了,鸭蛋卖给食品厂,好歹挣个全家温饱。”
“也好,出海打渔毕竟也是一桩苦差事。”谭双喜由衷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