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
也让嬴政和王翦大受震撼!
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居然还能这么玩。
不得不说,简直太棒了!
举行一场考试,选出有用之才,得是多么聪明的脑子,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渐渐地,始皇帝已经等不及了,当即问道。
“贤弟,一旦落实科举制度,朝廷马上就能选出人才,填补各地的官职空缺。”
“既然这样,又何必起用六国的旧贵族,多此一举!”
没错,他反悔了!
自始至终,嬴政都对六国的人抱有提防之心,不敢轻易放虎归山,怕酿成祸乱。
现在。
有了科举这么好的主意,自然就不愿向他们妥协了。
自古人心难测,帝王之心更难测!
属狗脸的,说变就变。
李浩听罢,不着痕迹地翻了下白眼。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实行科举,是要有足够的前提条件的。”
“最起码,也能识文断字,书写流畅。”
“我相信,没有人敢用大字不识一个,举笔如抗鼎的文盲来当官吧?”
“这样的人,怎么能看懂朝廷的政令,并推行下去?”
“所以,普及教育是必须的,而底蕴深厚的文脉,需要几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才能养成。”
“等读书的人多了,朝廷再推行科举,才能事半功倍!”
其实。
李浩故意藏了一半的话没说。
那就是,科举也未必公平。
隋唐两朝近三百年,但凡科举考试,底蕴深厚的世家大族,依然牢牢占据大头,寒门子弟难以相抗。
用句比较流行的话来说:我家几百年的积累,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
到最后,有个叫黄巢的,因屡试不中,一怒之下造了反,气势汹汹地打进长安城,对阻碍他进步的世家门阀还以颜色。
所谓‘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焚为锦绣灰’是也!
该当有此下场!
而眼下的大秦,即便想实行科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能做一个预案,慢慢朝那个方向努力。
这时,嬴政又犯了好大喜功的毛病。
巴不得立竿见影,马上就发布命令,操办此事。
故而急声询问。
“贤弟,这科举就必须要等几十年才行吗?”
“有没有比较快的办法,使大秦的读书人迅速多起来。”
对此,李浩只能摇摇头,表示无可奈何。
“赵兄,让我说你点什么好”
“很多事情,必须一步步执行,操之过急,极有概率会适得其反。”
“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你的作风,倒是和那位始皇帝差相仿佛。”
刹那间,王翦就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大脑高速旋转。
想着,该不是露了什么马脚,被认出来了吧?
但他并不用担心。
李浩只是有感而发,随口说说罢了。
此时此刻,他依旧沉浸在吹牛逼的快乐中,无法自拔。
“所谓十年种树,百年育人。”
“推广教育,让全民识字,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为今之计,起用六国贵族为官,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了。”
“况且,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他们达成和解,安定人心,不要搞错重点了。”
嬴政默默记下,准备回头再思量一番。
有一说一,科举制度更合他的胃口。
至于六国贵族,为了以防不测,能不用就不用。
这时,李浩胯间一紧,顿感尿意袭来,急忙起身说道。
“失陪,去个厕所先!”
大堂上留下君臣二人,不禁相视一笑。
桌案上烛火摇晃,嬴政首先开口。
“老将军觉得,那小子刚才提的几条国策如何,是否可行?”
王翦向来慎之又慎,这次却一反常态,并赞不绝口。
“陛下,此子当真是人中龙凤,胸怀不世之才。”
“像均田免赋,减轻徭役什么的,都是利国利民的政策,可以马上施行,安抚人心。”
“至于科举制度,更是良方妙策,让我大秦有用源源不断的人才,来辅佐陛下。”
“可惜就是时间久了点。”
“但起用六国贵族的提议,老臣还请大王慎重。”
“大秦和六国之间,终究是结下了血海深仇,不易化解。”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
毕竟。
六国之中,有五国是被他们王家父子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