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不快(1 / 4)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827 字 4个月前

虽然情况变得无比紧迫,但楚行却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动身。

而是在行在大营外与诸位臣工进行了深度的拉扯之后,又重新折返大营将所有有话语权的臣子都召唤到了跟前,语重心长的聊了许久。

最后才将话语放在了战事之上。

在大乾,楚行确实可以一言而决太多的事情,但是楚行很多时候,又不能任性的一言而决。

这便是为人主者不易之处了,因为你环视朝堂,庸碌者甚众,而你又不得不重用他们。想让他们领悟你的意图,让他们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事,便不得不不厌其烦的与他们讲解,说服。

与嘉靖、万历那般,动不动就罢工,一味的玩弄权术,是极度不可取的。

若是万事能玲珑剔透的领悟主上想法之人,为人主者却又不敢轻易使用。

这等人往往做事情,能让人主省心,又能带着人主一起走向坟墓。

以至于往日里无比英明果决的楚行,变得有些婆婆妈妈起来。

而事实上,造反这种事情,本身就是高风险,高回报,肯定会有重重阻碍,大家多少心里都有些准备。

只是这一次,朝廷的反应忽然激变,致使大家伙都有些迷茫了而已。

而在楚行将大的方向定下来之后,臣子们自然也不在纠结,反而积极踊跃的补充着楚行的战略,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稳住西线,继而深层次的发挥出大乾扎根民间的整体力量,来保障这一次的军事行动。

当然了,正式出发之前,肯定还要做一番军事安排,首先要保证南下大军的胜券在握,避免第一兵团身陷战争的泥潭。

否则,南下苏州府之战,不仅仅不能为大乾提供养料,反而会进一步消耗大乾的有生力量。

接下来,便是如何应对伪明这个庞然大物了。

虽然说,南直隶和山东被大乾夺走,可是大明依然坐拥是两京十二省,是彻彻底底的大乾无法仰视的存在。

而且还调集了数量众多的关宁锦防线的兵士参战,这些士兵不论是火器的数量和质量都不怎么差,可以成为时下一流的军队也不无不可。

换句话说,也就是大乾这帮子畜生跟着楚行南征北战久了,产生了盲目自信。

换个正常人都觉得,伪明打个喷嚏,都能将大乾活活震死。

可楚行没有办法啊,该打的仗肯定是必须去打的。

思前想后,秦去疾肯定是不能动的,纵观大乾将领之中,目前文能理政,武能杀敌者,也就是他了,有他存在,即便是东昌府和兖州府丢失,也不至于失去了青州府和登莱二府。

不然真的让朱大典凿穿了山东府,夺了大乾的根基,继续南下,那就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

而南下军团,也不能轻易抽调军队,不然拿不下苏州府,反而让人家反攻了,那就成了天大的笑话。

至于西线大军,此时此刻,楚行能够调动的军队反而不多,无非就是第三、第四两个兵团,而且这些部队的数量和质量,早就被伪明摸得透透的。

至于第五兵团,说实话,楚行自己都不太相信他们的战斗力,与一流的明军相比,其实他们是不占据优势的。

这也是伪明高层,诸如孙承宗这帮人的恐怖之处。

他们或许不擅长突击作战,但是却极其擅长,利用大明强大的综合国力,一步步蚕食,粉碎敌人。

当然了,楚行也好,大乾高层也罢,乃至于任何一个与大乾休戚与共之人,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选择坐以待毙的。

于是乎,随着大乾国主决定西征之后,大乾的告大乾国民书也正式公布于众。

于此同时,一直扎根于民间的救民会迅速行动,号召当地的青壮,踊跃参军,组成义勇队,准备支援朝廷。

而朝廷也给出了相当不错的待遇,战争时期,义勇军的待遇,除却武器装备,伙食和饷银,一律按照大乾将士的标准配置,且立下功勋等同于大乾正规军。

内阁则迅速联合各部,出台了一系列诸如大乾优先购买权,大乾的爵位,甚至于优先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咱再转过话题,话说当初的翰林院编修周凤翔,亲自跟副旅长陈二牛一起去做了一趟接生婆,面对那血淋淋的场面,一度抑郁的吃不下饭。

乃至于待大乾国主的大纛抵达军队,国主与虎贲旅禁卫军进入大营,更多的新鲜消息传来,周凤翔这才回过神来。

不过,这一次并非是这位翰林院编修摄于天威之类的东西,而是所有人几乎人人愤慨,有些人甚至当场失控,喊着要将明狗杀光之类的字眼。

倒不是楚行亲征,让将士们感动的不行。

而是大乾国主的到来,情报部门向将士们公布了一份崭新的情报。

事情是关乎于山东兖州府和东昌府的,那些被朝廷攻克的地方,遇到了惨无人道的迫害,首先是那些被分配给百姓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