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中的。
这还不算,在清河战役中,大军溃败,人家在极其劣势的情况下,还能逆转,杀出重围,当时喊出的口号是不抛弃,不放弃,士兵对他极其尊崇。
天启六年,宁锦防线告急,在手头没有兵的情况下,侯世禄直接带着家丁冲到了前线,大杀特杀,陛下连山海关都交给他镇守。
这真的是从尸山血海之中杀出来的大手子。
从蒙古人到女真人,不知道多少人,对他恨之入骨。
可就是这么一个军中宿将,竟然被一支山贼起义队伍打败了。
而且这支山贼队伍,在不久之前,还刚刚击败了武之文、叶文豪部。
余大成也好,孙元化也罢,能做到巡抚的位置上,起码都不是脑残。
他们很清楚,如果说先前击溃了叶文豪、武之文,那是巧合,运气,老天爷瞎了眼,但是这一次呢?
这一次,谁敢说下面巧合,余大成和孙元化一准儿合力砍了他们的脑袋。
救民军既然能够接二连三,先后多次击溃官军,而且还是好几万的官军,你跟我说是巧合和运气?
那我一刀砍了你,也只能怪你自己太倒霉了?
这些救民军这么嚣张,肯定是有所依仗的,而且这个依仗让他们连战连捷,并且于和官军作战,甚至主动进攻官军的底气。
如果想要顺利把这些救民军给剿灭了,就必须知道这些救民军到底依仗什么?然后才能够知道相应的克制办法。
只要能够找到相应的克制方法,剿灭救民军就是手到擒来的事,而且还是轻而易举的,就和朝廷每年镇压的众多造反一样。
双方讨论的时候,绝大部分都是一致认定,救民军之所以能够连战连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救民军的火器过于犀利。
火炮、火铳、手榴弹等等都是战场上的大杀器,拥有这些大杀器的救民军才会这么嚣张。
此外,他们还一致认为,不管是之前的青州府,还是侯世禄,他们都犯了一个相当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认为大明天下正统,天命所归,大兵一到,什么牛鬼蛇神,立刻灰飞烟灭。
很多时候,高层虽然不愿意说,但是却在心底已经开始承认。
那就是时代变了,大明不行了。
搁在张居正在朝的时候,折腾一下子试一试?李如松派给狗腿子努尔哈哈,就能将楚行灭了。
即便是到了天启朝,大明朝也是有一百种办法轻松灭了楚行。
可如今真不行了。
大明从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到蒙古、辽东、山东竟然乱成了一锅粥。
所以现在大佬们都开始意识到,大明的本钱有限,都算计着打了。
当初,叶文豪轻敌,说实话那真的是情有可原。
多少年,大家剿匪都是这么过来的,救民军忽然冒头,大家都不了解,让他们逆袭了,很正常。
毕竟大明又不是没吃过亏。
但人家叶文豪吃亏过之后,就知道死守安丘县城了。
那么后续的武之文和侯世禄的轻敌就有些不可原谅了。虽然侯世禄仗打的相对比较漂亮,发挥出来了大明的战斗力,但是他没有按照既定战略走,就是轻敌。
要知道,杨肇基之子扬威,也不是弱者。
可他们都打了败仗。
第一次巨洋河之战,第二次巨洋河之战,都是轻敌冒进,最后导致了惨败。
当然,余大成也好,孙元化也罢,都认为他们不可能犯下跟侯世禄、扬威他们一样的错误。
但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精神病人永远不觉得自己有精神病。
所以在场的众人都是鄙夷着武之文他们,却是浑然不知道,他们在明明知道侯世禄都惨败了,他们还要继续剿灭救民军,其实也是一种轻敌的行为。
如果他们真的足够谨慎的话,就应该沿用原先的战术。
停下脚步,继续囤积兵力,汇集十几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直接东西夹击,一次性毁灭救民军。
别的暂且不说,就说余大成加上孙元化,满打满算也就五万多的部队,还有大量的后续部队,正在集结和训练之中,他们觉得多两万人,就能比三万人打的好了么?
不过也没有办法怪罪他们,实在是时局,朝廷,崇祯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
而且身在时局之中,人是看不清楚真相的。
所以他们自认为很谨慎,但是依旧朝着莱州府而去,甚至还打算着去青州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