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耶稣都救不了我(1 / 3)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1993 字 4个月前

人性有一个特别愚蠢的点。

那就是,你可以通过别人的故事,发现别人的过错,心里叨咕着,我要引以为鉴。

然后大步流星的踩进别人踩过的坑里面去。

就比如,考试前刷某手,没好好复习,结果考试没考好。

当时心里很痛苦,痛定思痛,以后要好好学习。

但是等到期末复习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是刷手手比较香不是么?

当然了,如果说一点准备不做,那是不可能的。

在发现救民军的战争潜力不足之后,官兵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首先,就是命令地方集结部队,继续集结。

在战争如果持续到了一定阶段,依然不能获取胜利的时候,朝廷兵马会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即消耗救民军的物资,又不让他获取物资。

逼他加大内部的消耗,直至崩溃。

对此,朝廷上下已经做好了持续退军的准备。

同时,孙元化在结合救民军的特点,以及雇佣兵参谋的建议,创造性的提供了一种新的对待救民军的战术。

那就是利用水师、骑兵,小股精锐部队,穿插到救民军后方,与主力部队配合作战,这种情况,对于救民军将是极其不利的,因为救民军哪怕是正面战场取得了优势,后方也会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再有便是,对武器进行进一步改造和升级,盾牌、铠甲都进行优化。

这些东西严格上来说,其实也有一些用处,至少在远距离的时候,也是能够挡住子弹的,但是到五六十米以内的中近距离,实际上也没鸟用。

你用铁片加厚的盾牌,还能有好几毫米厚的钢甲防御能力高?

救民军的十四毫米的火枪所发射的子弹,几毫米后的钢甲都能打穿,就更别说这些薄铁皮了。

除非你真不要脸拿着一块很厚很厚的大铁块上战场!

但是你如果真拿了,那么你也别作战了,那么死重的东西能在你走上战场挨子弹之前,就把你给累死。

自认为做了充足防备,而且还自认为谨慎无比的明军,一路顺风顺水的抵达了莱州府城不远处,这个时候,距离明军攻占莱州府城实际上已经过去两天了!

这两天的时间不仅仅足够让明军主力抵达莱州府城不远处,同样的也能够让救民军的前锋部队第三卫也已经赶到莱州府城下!

当孙元化等一众文武官员,领着三万多先头部队分梯次抵达莱州府城下的时候,他们第一眼所看到的并不是莱州府城,而是挡在莱州府城和他们之间的一股大约五千人的救民军!

这股救民军此时就在城外大约一里的方向列出了一个巨大方阵,如果有人看过王徐寨前所城战役的话,那么就会看的出来,这个方阵就是当初救民军迎战明军时的方阵:以千户所为基本单位,数个千户所相距数十米不等,一同构成了一个相互支援的庞大步兵方阵!

方阵中间,就是第三卫的新任指挥使李修文!

他和其他的军官们一样,骑在马上,然后眯着眼看着远方黑压压一片的明军,脸色有些沉重!

这可是三万多明军啊,自己能够顺利拖住他们,把他们挡在城外,不让他们顺利进城吗?

早在昨天,实际上第三卫的一部分前锋侦查部队就已经是抵达了莱州府城下,并且给当时还在后方的李修文带回来了莱州府城的众多情况。

基本上可以判断,此时在莱州府城内的明军人数已经是不止当初齐岐山等个人所说的一千多人,而是将近三千人了,这多出来的一千多人都是前两天陆续赶到的。

面对有三千人驻防的莱州府城,而且这三千人的前锋,也不是什么青壮、民夫之类的,而是正儿八经的卫所兵。

而后方的第二上直卫亲军指挥使陈先赟,也是在昨天晚上给他传来了大王的最新的命令,命令要求他第二天务必赶到莱州府城,视情况对莱州府城发起进攻,如当面敌军不强,应当从速占领之。

如果抵抗敌军甚众,则是试探一番,探出明军虚实,等待第二上直卫亲军以及第七卫抵达再做打算。

同时这道命令还有一个附带的任务,那就是务必阻拦更多的明军进入莱州府城,避免加大攻占莱州府城的难度。

要尽可能的把后续来到的明军拦在莱州府城外,迫使他们和己方进行野外决战!

陈先赟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命令,是因为虽然没有没有野战兵团这个称号,但是前军总指挥是陈先赟,他有这个权限。

而且大王楚行以及救民军的一众高级将领也都认可这个决策,尽可能的争取在野外和明军交战,避免让大量的明军主力龟缩在莱州府城内。

而最好的情况就是,在野外来一次战略大决战,直接一战定胜负!

这样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救民军擅长打野外决战的优势,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明军玩死守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