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民心(1 / 2)

世子无敌 以礼河畔 1062 字 7个月前

太安城因为镇北王赵庸和左相杜乔谋反之事议论纷纷之时。

一封圣旨也悄无声息地出了光化门,以红翎急报的速度朝肃州狂奔而去。

光化门所在的城楼之上,姜承与曹恒并排而立,静静地看着那传旨的使者纵马狂奔,迅速消失在官道尽头。

“舅舅,你说,朕会成为一代伟大的帝王吗?”姜承问道,将目光投向了西北。

他坚毅的眸子仿佛跨越了时空,看见了甘州翠峰山上那座据说辉煌不输皇宫的王府,看见了那座王府里那个被天下人称之为军神的男人。

曹恒抬起头,一双眼睛古井无波,他淡淡地回道:“会的,陛下一定会成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强爷胜祖,带领大夏开创真正的盛世。”

此时,镇北王府书房,正在与沐云分析当今天下局势的赵庸心有所感。

见赵庸忽然住嘴,沐云一愣,问道:“王爷,怎么了?”

赵庸摇摇头,起身走出书房,望着东南方向,面上浮现出前所未有的凝重之色。

沐云一头雾水的追了出来,刚要开口询问,赵庸便沉声道:“战争,要来了!”

赵庸话音刚落,光化门城楼之上的姜承,心里顿时生出一股心悸的感觉。

这股感觉来得快去得更快,快到让他险些以为这是他的错觉。

他皱了皱眉,收回视线,忽然低声道:“希望,真有那么一天吧。”

曹恒沉默不答,只是面无表情地站着,宛如一尊栩栩如生的蜡像。

看着眼前陌生又熟悉的亲舅舅,姜承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旋即转身下了城楼。

他知道,从他让这位舅舅官复原职,并让他草拟讨逆檄文与那封圣旨开始,他就永远的失去了他的血亲舅舅。

现在的曹恒,是一把刀,是一条狗,是一张厕纸,唯独不是他的舅舅。

但他必须如此。

他是大夏的统治者。

他要讨逆也好平叛也好,必须要讲究个师出有名光明正大。

唯有如此,才算是顺应民心。

檄文与圣旨,就是他用来顺应民心的工具。

民心这种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切切实实存在的东西。

因此,他必须要先一步将谋反的帽子给赵庸带上。

哪怕这样做会暂时将百姓们推到朝廷的对立面上,还会将曹恒打入万劫不复之地,他也必须这样做。

因为只有这样,镇北王真的谋反的消息传到太安城之时,百姓们才会坚定不移的站在朝廷这边,才会坚定不移地站在他这个皇帝这边。

至于千百年后史书上会如何定论,姜承从来就不担心。

这个世界很现实。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这个世界永恒的宗旨。

只要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掉赵庸,史书自然会将这件事情定义为镇北王叛乱。

而镇北王为何要叛乱,那便是史书要为他讳的事情了。

总归,他已经找好了替罪羊。

在江山社稷面前,亲姐姐他都送了出去,也不在乎一个亲舅舅了。

辽东锦州城外的大营之中,赵韵连续睡了好几天之后,总算是将精神与肉体都调整到了他认为的巅峰。

于是,他果断放弃了每日睡大觉的安稳日子。

每天一大早便从帐中爬起来练习轻功。

有道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尽管他打心底觉得不能让辽东落入元人手里,但这并不影响他随时保持一颗逃命之心。

他来辽东,是为了尽人事听天命,而不是为了送死。

至于什么与山海关共存亡这样的念头,他更是一丝都没有。

一言蔽之,若是他手段齐出,山海关还是抵挡不住元人大军,纪元生也没有什么能够出奇制胜的底牌,他肯定第一时间开润。

古话说得好:“存人失地,人地两存,存地失人,人地两失”

古话又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古话还说得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这些简单的道理,对于赵韵来说,那都不是道理,而是他在这个世界的指路明灯。

只要他还活着,他就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负责护卫赵韵安全的两百亲卫,见他都开始努力,也急忙加重了每日的训练任务。

得亏他们驻扎的地方距离城池和村庄都比较远,不然让锦州城的守军看见,只怕又是免不了一阵慌乱。

人一旦忙碌起来,就很容易忘记时间。

不知不觉,一旬时间一晃而过。

终于,在赵韵的轻功有了长足的进步之时,前去接应三号的周行也风尘仆仆的赶回了大营。

一见到赵韵,已经不成人形的周行立即就软软的瘫倒在地上,整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