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彷徨入卿(2)(2 / 2)

乾坤已定 沈处默 1259 字 7个月前

好帮手,爷爷很器重他,晋楚两国第二次弭兵会盟时,还特意派他去楚国签约,就是想栽培他,助他成长。他常出入赵府,跟父亲往来密切。

想到这,赵鞅顿觉眼前一亮,仿佛多年寻觅如获至宝,豁然开朗。

或者,身处迷局的成年人会更在意,何人会伸出援手帮助自己反败为胜或是挣脱泥淖。援助者的实力能耐、装备武器、人脉气场尤为重要。说是务实也罢,功利也好,这是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决定的。

对于一名刚刚由少年跨越成年的男子则不然。他渴求的帮助未必是有形的具体的,而是抽象的浪漫的。他渴望有人以平等的姿态与他相处,不用千言万语,只要分享时光,静静度过。

尤其这个人最好还跟自己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人,那就更妙了。仿佛多了个感同身受的人,痛苦可以分担,快乐可以分享。他并不急切的需要对方真正给予自己权力能量的加持,只要心意相通便已足够。

父亲早逝,仓促入卿,世家之后,世交颇深,性格相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赵鞅选择和智跞成为政治上的盟友的理由都是充分的。

从前,他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一直以为,还有许多玩耍任性的时间可供挥霍。谁能料想,一向健康乐观的父亲会突然病倒,很快就撒手而去。从前,无论游戏玩乐或是吟诗修学,他都有许多朋友可以选择。自从父亲离世,能够与他分担悲伤的却只剩下一个人——就是智跞。

长辈施予的劝告抚慰,即便足够平和,深具启示,终归难免失之严肃,有种高高在上的威严。再加年龄的差距,阅历的悬殊横亘其中,他们的劝说未必能入少年的心。

年少的我们也一样,把朋友的告诫奉若圭臬,师长父母的老生常谈在我们耳中就是啰嗦唠叨。

春秋时期虽碍于礼法,赵鞅不可能像如今的叛逆少年,公开顶撞长辈或是将不以为然表露无遗。但是,成长周期是一样的,选择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