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吵吵闹闹,无休无止,每次都这样。
赵德基听着就很烦,看着就想抡起拳头打人。
要不是现在是皇帝的身份,以自己的性格,真有可能那么做。
也难怪赵构那怂货,在这样的环境下,哪来的阳刚之气。
对付这些人,坚决不能优柔寡断,不好的就直接拍,像拍黄瓜一样一刀给它拍碎。
“够了够了!!”
赵德基双眼如炬,其实更多的是怒火,一副要打人打到吐血的样子。
大厅内顿时死寂沉沉,鸦雀无声。
他环视众人,心想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
“经此一事,我大宋颜面扫地,难道你们觉得丢人的事还不够多,丢人还没有丢到家吗??”
“金贼肆虐,山河沦丧,使二圣蒙羞,使天下万民流离失所,寝食难安!现在正是我等扭转乾坤,一雪前耻的天赐良机,怎还可畏畏缩缩,难道真的要走到遭万民唾弃的那一天吗?”
这几句话,让一些大臣顿时特别脸红。
赵构要是还在,他也一定会脸红。
不过,很多人觉得赵官家变了。自元宵以来,他真的是性情大变。
难道,那船橘子有毒?
有些东西,靠眼观耳听是能够感受得到的,何况大臣们这些日子以来,还是跟他朝夕相处的。
“张将军,我刚才说的,你可听清楚了?”
“臣听清楚了!”
“那你就去办吧!你要是办不好,我唯你是问!”
“臣明白!”
“你们记住,我大宋与金贼之间,只有生死,别无他路!”
赵德基很清楚,历史上赵构多次与金人议和,金人倒是愿意议和,不过那都是缓兵之计。
他们索要些钱财,然后整军备战,时机到了,他们就会撕毁协议,派兵来打你,继续捞钱,周而复始。
就是,花你的钱揍你,揍完再伸手要,到手了接着揍。
更可笑的是,被追到海里的赵构,还是不忘幻想着与金人议和,议和,议和。
所以,对付狼子野心,只能是棍棒和刀枪,软弱是无济于事的。
赵德基悄悄的告诉自己:他的字典里永远没有“议和”两个字。
这两个字,也该随赵构,爱去哪就去哪。
“太平不是幻想出来的,更不是议出来的,而是靠打出来的!诸位饱读诗书,不可能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吧?”
“......金人的狼子野心,那是永远都喂不饱的,怕是要越喂越肥。”
“......他们的目的也绝不是割地赔款这么简单,而是要彻底亡我大宋懂吗?这样,我们不拼命,那能行吗?”
吕颐浩热血沸腾,他抱拳说道:“官家明鉴!!”
其他人纷纷喊道:“官家圣明!!”
“这个时候御驾亲征,就是向天下军民表明朝廷决心的时候,是抗敌最好的号召,所以这事没得商量,我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而不是死在逃跑的路上!国家危亡,君王当为社稷而死!”
范宗尹眼眶湿润,赵官家血气方刚,实在是太难得了!
感动之下,只见他哽咽着说道:“官家如此决心,臣无话可说,臣唯有誓死追随!君王死社稷,我们作为臣子的,又岂能不为社稷亡!”
这份上,大臣们也不好再说什么反对的话。
他们异口同声高呼:“臣等唯有誓死追随!!”
赵德基拍案而起:“好!我等君臣同心,何愁金贼不灭,何愁社稷不兴!”
大臣们再次高呼:“官家圣明!!”
赵德基也算是彻底明白了,不管是在前线还是朝堂之上,没有私心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
所以,他决定让李纲复出。
从建炎元年到现在,他已经被贬了三年了。
而那一次,宰相之位他仅仅坐了七十五天。
也难怪说大宋朝的丞相那是真难当,动不动就遭人弹劾,分分钟就被罢官。
除非,你是大大的奸臣。
这就是好人没有好下场?
李纲,为官以来,数度沉浮,跌跌撞撞,想好好做点事很难,一生忧国忧民,报国却无门。
他曾说过,“三数年间,军政益修,甲车咸备,然后大举以讨之,报不共戴天之仇,雪振古所无之耻!”
赵构称帝之初,李纲便提出“十议”,唯独不议和,并且是坚决反对议和,主张“一切罢和议”。
他要求表彰抗金中的死节之士,还都开封。
颁布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
总之,就是一系列抗金措施,为的是收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