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的相关竹简,都是先王、巫师一刀一刀刻画上去的如金文大篆般的知识,这些刻本虽说都被司马错抄录送回了咸阳图书馆供教授们研究(后来会慢慢扩建,并赋名阿房宫),可原版,杜芦是打死不肯上缴,最终在官吏看管之下,留在前蜀王身旁,慢慢的这位叫李氷的小吏也在杜芦熏陶下慢慢的学会了鸡毛蒜皮并成为了杜芦得力助手。
...
前336年,巴蜀奴隶军全线哗变,本以为会被斩草除根的巴蜀两王,相互出卖对方,并深刻接受了秦德,离开自己熟悉的王宫,到汉中进行一番劳动改造,甚至那时的汉中还在楚国手中,一开始,都很不乐意,虽说也是一县之长,可一开始完全是政令不通,最终也不知道是何时开始,自己的所有命令都得到彻底贯彻,或许是县尉、县丞得到了国府文书,只要不是违法害民的所有政策,一律全力协助。刚开始,楚国管理之下松散的农业连“蜀王”都看不下去了,于是乎一系列的耕作条文在开春前全部成文,鉴于水车的引入,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也都开始了动工,甚至连驻防的秦军也加入了行列,这个事情是杜芦完全没有想到的,“敌人”的部队居然会对自己曾经的寄望成为番薯国的汉中如此帮扶?慢慢的,杜芦发现,这支部队,和自己见过的所有部队完全不同,但和先祖记忆中的周武王麾下几乎一致,毕竟谁也没见过武王伐纣,也只能是在古籍和口口相传的周德之下进行一番臆想。70万奴隶兵倒戈?居然会落到我杜芦身上,孤的军队不就是奴隶兵?曾几何时自己的祖先也这样出蜀与姬发伐无道!!!最终屠龙者终成龙!!!想到这些,杜芦不禁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如果自己早早出蜀,再一次学习中原文明,再一次如商君那般,变法图强,自己的蜀国,不,自己的巴蜀苴国,还是可以再一次伟大起来的,自己有能力有信心,让蜀国彻底的再次恢复先祖的荣光,可慢慢的,他发现了太多的无奈,自己身边早已没了近臣,巴蜀的民心倒戈到了秦国。自己的想法太奢华,或许祖先的任性,才是覆灭了古蜀国的根源,自己的祖先虽然很伟大,在人民最爱戴的时候,蜀王生产了一大堆礼器,可礼器无法满足先祖愿望之时,却又无情的抛弃了这些礼器,当人民不再遵循先祖之王时,又偷龙换凤般绕身一变让自家亲戚成了最后一朝——开明。当然,一次次的王位更迭,连礼器埋葬在哪,当今蜀王居然也没了线索,本就很矛盾的古蜀传承史,如果说自家祖先杜宇把帝位让给了鳖灵,为啥自己还姓杜?这是绝对的有毒。别说小爷不清楚了,就是最后一位蜀王也搞不清自己身份,毕竟大篆文字的篆刻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没有竹简没有绢帛,口口相传的历史慢慢的经过数代,也慢慢的由真实历史变成传说,甚至是神话。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杜芦前几任蜀王终于想起来要记录有关知识,当然这些都是生活的家伙事,只要还有巴蜀人民在,技艺就能传承,这是一个绝对的再一次把巴蜀之地再次变成天府之国的良机。巴蜀两王,都算改造成功,一个是练兵、一个是治水。兵,不是战阵之兵,而是丛林密林之兵,这是一支可以往南直达南海的力量,当然这个事情如果小爷不穿越到前316司马错依旧会收巴国劲卒,不外乎也就提前了二十来年,当然巴王直接就归国尉司马错统领,至于如何练兵、成绩如何,国府那边有档案的,鉴于嬴驷是私行...阅兵现在也不行,更不能示人,否则会如历史那般,张仪这大嘴巴直接把司马错要沿汉水南下偷袭楚国以配合武关商於的正面攻坚部队的战略性计策给抖去了楚国朝堂,导致了历史上司马错自蜀郡经贵州出兵罚楚战绩不咋地。这其实也是商君一开始对张义不咋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兵者诡道也”。你咋把战略计策都给敌国明牌了?
......
随着官、民文书对杜芦政绩推崇,终于到了商君和嬴驷注意到的时候了,可已经迷上嬴驷车的嬴驷,提出了要把陈仓古道扩展成可以通嬴驷车的新路,而商君和军机处几位需要的却是摒弃封闭的巴蜀盆地格局,或许嬴驷也是一样的想法,只不过说法不一罢了,能走嬴驷车,行军绝对没问题,只是军机处却按一举两得记录并制定了方案,通过扩路让两地(巴蜀平原、关中平原)穿越南北交界的秦岭融会贯通,日后甚至可以修筑驰道,方案在军机处难得的全票通过。修路可是要钱的,更是让民众脱产进行筑路,而农业收入也会下降,故而政儿的直道、驰道导致了多少问题那已经是后世学说了,但当前,由于水利工程的加入,更有了沤肥、选种,甚至是建造自动化蜀锦生产线,而修通了道路,更是可以大规模移民屯田,等等好处,勒紧裤腰带也得干,骨子里的耕战在这一刻暴露无遗,苦一点,后人就少吃一点苦,苦多点,后人就不用再吃苦,已经刻到了五丁一族血液之中,有了先前修筑便道的甜头,一大群功勋烈士子弟被政府义务抚养了起来,甚至是部分天资高的直接回馈到道路段当起了攻城狮,又一次无声的动员令,二十万壮丁义无反顾的加入了筑路大军,一天三班倒,一班劳作、一班学习、一班休息,孟夫子更是秉承了有教无类,派出了足够的学生、教师给劳工们普法、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