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忏悔法门》(2 / 6)

忏悔法门 妙音0 4708 字 11个月前

中有两个重要条件:

(一)、[悔]是「耻心于往犯」:就是你开始回忆过去所造的杀盗婬妄这些罪业──你表示羞耻。「表示羞耻」的意思是说:假设生命可以再重来一次,你绝对不会造这些罪业了。就是你对于已经造作的这件事情,表示「深深的后悔」,或者「深深的厌恶」。这是第一个条件,对于过去的罪业生起追悔。

(二)、[忏]是「止断未来非」:前面的「悔」是「观察过去」,这里的「忏」是「发愿未来」。对于未来的生命,你在佛前发愿:宁舍生命,也不再造作这样的罪业;你内心当中,生起一个坚定的誓愿──绝对不再造作了!

当你能够对过去罪业的追悔、对未来生命的发愿,两个内容结合在一起,就成立了「忏悔」的意义。

再看第三段

三、总结:

「有将忏字训首训鉴,义虽通得,华梵须分。」

有些古德把「忏悔」解释成『首』,表示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过去的生命譬如昨日死,现在的生命重新开始。或者是把它解释成『鉴』,就是一种「观照」,内心当中能够观照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开始「改过修善」。当然义理是相通,但是这当中有中国和印度文字的差别,我们应该把它分辨清楚。

这个意思是说:佛法的修学是一种「心地法门」,不管你今天是修密教、修止观、修念佛,好比说你在念佛,那「念佛是谁?」不是嘴巴能够念佛、也不是身体能够念佛,一定是你那个明了的心能够念佛。在我们心地法门当中,佛法的修学基本上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破坏的法门」,一个是「建设的法门」。

破坏的法门:它的所对境是「罪业」,就是你已经在内心当中,累积很多的罪业,这些罪业都要加以破坏。

建设的法门:这是对善法、对波罗蜜的善根来说;诸佛菩萨有种种的善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种种戒定慧的善根,我们本来没有的,我们应该建设、加强。

所以,佛法的修学,简单讲就是「有所破坏,有所建设」;而「忏悔法门」在我们的修学当中,所扮演的是一种破坏的角色,就是你本来已经有的,你要把它消除。当然它所破坏的是「罪业」,在这里有一个重点是:

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忏悔,这个罪业才会消失呢?佛法说:「一切法因缘生。」如果你今天没有掌握正确的因缘,你虽然修忏,这个罪业还是不能消失。所以不管你今天拜什么忏法,内心当中必须要具足两个心态:

第一个「耻心于往犯」:对于过去已经造作的罪业,表示追悔。

第二个「止断未来非」:对于未来的生命,发愿永不再造作。

对未来「止恶」的发愿──断相续心,这一点很重要!有些人忏悔只是对过去追悔,并没有明白地表示『以后决不再造作!』换句话说,以后遇到恶因缘的刺激,他可能还会再造作,这样的情况就不能构成忏悔了。当然,身为一个生死凡夫,遇到了染污的因缘刺激,有可能还会再造作,不是说忏悔一次就好了。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

你在忏悔的当下,必须要发愿:你不再造作了!

在当下你就要有这种心情,先不管你以后做得到、或做不到。就是说,你在忏悔的当下,要很坚定的告诉自己:不再造作了。假设这种心念不能够生起,那么这些罪业是不会消失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总之,忏悔的心情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对过去的反省诃责」,第二个是「对未来的发愿期待」。不管你修什么忏法,修大悲忏、八十八佛…只要内心具足了对过去罪业的诃责、对未来生命的发愿,那你在念念之间,就能够快速地除灭所累积的罪业,因为你已经掌握到「灭罪」的因缘了。这个地方等于是我们先简单的,把忏悔的名称的安立做一个说明。

乙二、述义。

把忏悔所对治的、所破除的因缘是什么,把它详细的说明。我们律藏的文念一遍,大家请合掌:

『既识起因,能感后习,一、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生后当受。今改前非,将修后是,从缘生灭,斯苦世法。于彼恶业,特生厌贱,发重惭愧,立对治过,洗心忏悔。』

—《业疏》—

前面一段已经说明忏悔的意义,这一段是说明忏悔到底是要忏悔什么呢?先看第一段:

「既识起因,能感后习。」

所谓「忏悔」,当然主要的目的在于忏悔罪障。佛法的修行必须要掌握到「生起」和「还灭」的因缘,就是你要消灭这个东西,你要先找到──它是怎么生起的?它生起的因缘在哪里?因此我们应该先明白罪业生起的因缘。

『既识起因』:佛法说一个人会造罪,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自我意识」。为什么佛陀不造罪呢?你不能说「因为有环境的刺激,我才造罪。」这样讲是不对的。阿罗汉和佛陀在染污的环境,也不会去造罪,所以佛法说的本意是「莫向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