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兵马后撤妙当城后方二十里,留下斯祢卑带兵五万驻守妙当。
斯祢卑知道这是一个苦差事,但丢失江滩防线的他没脸拒绝。
因此,他便只能带着五万人,在妙当城内挨炮击。
至于洪承畴,他每日在火炮阵地,看着己方两千门火炮对着妙当城狂轰滥炸。
“黄文麓什么时候能到……”
看着被炮击的妙当城,阵地上的洪承畴脸色依旧澹然,但对黄蜚的称呼却从黄都督变成了黄文麓。
文麓是黄蜚的表字,洪承畴称呼黄蜚的表字,显得二者亲近了不少。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也是因为黄蜚接到了黄龙让信鸽送来的书信,因此积极配合洪承畴所致的。
不然,说到底黄蜚也是海军都督府的都督,除非洪承畴成了首辅,不然就算是他经略五军都督府,和黄蜚也只能是平级。
黄蜚的态度,让洪承畴对于自己成为内阁首辅的把握又大了一些,因此态度自然好了很多。
至于他的询问,作为他亲信的木懿也作揖回礼道:“按照时间,估计距离妙当城不到二百里了。”
“二百里……”
洪承畴抚了抚须,思虑片刻后果断下令:
“传令各军兵马,除东岸的后军,其余各部于明日午时发动总攻,对洞吾各部兵马,一个不留。”
“是!”闻言,木懿也激动的作揖躬身。
一个不留,二十几万大军就是二百多万两银子,他木懿最少能拿到好几万两银子。
这还只是战场斩首的赏银,更重要的是后续三年的扫尾任务。
想着这些利益,木懿怀揣着激动地心情派出塘骑,塘骑也很快通知了各部兵马。
除了距离太远的龙在田负责地方暹罗北上侵略外,其它诸如马祥麟、秦拱明、秦翼明、黄蜚、吾必奎、沐启元等各部兵马都开始准备总攻。
明军的调动和备战,自然也被缅军所关注。
战争打到这里,缅军显得无比窘迫。
装备步枪的海军在十天时间里,占领了缅甸的大部分沿海地区,现在缅军虽然还掌控着三千里平原和三百万多百姓,二十几万军队,但谁都知道,他们已经是困兽了。
三千里土地听着很大,足足两千多万亩,但由于东吁开发不足,实际上这两千多万亩疆域中,只有不到一千二百多万亩的耕地。
一千二百万亩土地,养活当地百姓尚且困难,更何况还有二十几万脱产的军队呢?
缅甸地区的平原基本上是一年多熟,但是和大部分一年多熟的地方一样,一年多熟的土地,亩产不一定会比一年一熟的土地高,就算高也不会高出太多。
因此,虽然此刻是正月,但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这个时候也是即将收割稻米的时候。
一千二百余万亩稻田,顶多产出一千万石稻米,这些稻米可食用的部分只有不到八百万石。
八百万石稻米养三百万多军民,哪怕每天一人只吃一斤米,也顶多只能坚持九个月,更别提这些土地还伴随着明军的进攻而不断减少。
“我们的军粮还够吃多久?”
“大概四个月,请我王放心,我们一定可以坚持到大明的贼寇败退!”
妙当山下的一处河谷里,当神色疲惫的貌基对大臣询问时,大臣的话让他失望无比。
四个月的军粮,加上不断减少的土地,他们怎么可能击败明军?
恐怕还没等到夏季,他们就被全歼了……
一想到阿拉干王素泰的七万大军面对黄蜚的一万兵马,只坚持了三天的结果,貌基有些疲惫了。
只是他也知道,东吁的贵族没有一个人会支持他投降,因为他们想保留他们的玉石矿山,各种矿脉,还有现在的地位,以及自己的领地。
只不过,他们的这些想法对于大明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羞辱。
所以朱由检在回复洪承畴的手书里,于一开始就说了个清楚……
“亡其国,废其制度,施以汉法,教以王化……”
从一开始、朱由检就不打算用温和的手法,他要做的就是将东吁原有的毒瘤全部拔除。
东吁境内有数百民族,大明不可能做到让数百个民族,七八百万百姓都接受大明的文化、制度和法律。
除了木邦、勐养、孟艮等地原属于大明领地的民族外,其他民族对大明的态度都是敌视的。
原因就是东吁人的心里,一直想着入侵滇南,割据西南而对抗大明,其中又以人数最多的缅族为最。
因此,想要彻底把缅甸地区纳入大明的实控统治中,就必须要按照“赶苗拓业”的章程来。
这边东吁贵族不支持貌基投降,那边朱由检也不想让洪承畴受降,两方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战至最后一个缅族人。
貌基深知这一切,但他却无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