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上表“成吉思汗”都没有人反对。
因此、百官们还是带着质疑看待捷报的最后一部分。
也在他们质疑的同时,朱由校走上了高台,而百官们当即作揖跪下:
“万岁、万岁、万万岁……”
“传漠南捷报!”
朱由校在路上才搞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对于喜好虚名的他来说,被漠南诸部上表尊号无疑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情,他一坐下,便迫不及待的宣塘骑上殿。
“万岁宣塘骑上殿……”
“万岁宣塘骑上殿……”
“万岁宣……”
从皇极殿到皇极门、午门、端门……
当一声声通传响起,最终迎来的是大明门的开启。
作为十二名塘骑的小旗官,一名三十多岁的塘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手持捷报开始了长跑。
他一边跑,一边喊着漠南大捷,扫北大捷。
从大明门到承天门、端门、午门、皇极门、皇极殿……
近三里的路程如果不是上直人马都有跑早操的训练,估计早就把人累趴下了。
当塘骑跑进皇极门后的广场,他的声音开始越来越大,而殿内的百官们也是清清楚楚的听到了大捷的消息。
这大明门上次打开,似乎还是朝鲜之役献俘的时候,不曾想二十几年过去,他们之中有的人居然能经历两次。
一时间经历过两次的老臣们纷纷挺起了胸膛,尽管扫北大捷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但他们依旧认为,没有百官在朝中运筹帷幄,哪有扫北大捷这一说?
塘骑跑上了白玉台,经过门口大汉将军放行,他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皇极殿,并一路小跑来到高台下,双手呈上捷报:
“扫北大捷,齐王破虎蹲兔于多伦草原,虎兔墩、伯晕歹北逃两千里。”
“齐王于哈剌温山塔尔河破奥巴,奥巴东逃七百里,建虏黄台吉被逼退,自京城南北无王庭。”
“漠南诸部臣服,共上表尊称陛下为博格达圣人可汗……”
“齐王请朝廷于塞外设开平、朵颜、泰宁三府,移民实边!”
塘骑一边重复着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话术,一边看着有人从自己手上接过捷报,交到了高台之上,皇帝的手中。
只是他的这些话,朱由校都是晕乎乎听进去的,他打开手中的捷报,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自己完成了明太祖、明成祖,以及大明前十四位皇帝都没有完成的壮举。
汉人皇帝被尊称为汗有多少年了?似乎从唐代的唐玄宗李隆基开始,就没有几个漠北部落尊称汉人王朝的皇帝为汗了。
尽管朱由校知道自己的这个汗,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都只是少部分部落的尊称,比不上李世民的天可汗分量重,但这也不妨碍他激动。
看着捷报之上的一笔笔斩首、一笔笔战功,朱由校双手都紧张的攥紧了捷报,随后过了数个呼吸,他才放下手中的捷报,隆声道:
“着吏部、户部、工部三部同五军都督府一起,商议塞外三府的问题。”
“此外、从内帑拨银,重赏扫北之役的将士们。”
“另调山东布政使袁可立担任三府经略,再调李腾芳、陈于廷、魏大中、袁化中、郑三俊、李邦华、孙居相、饶伸、王之寀等十七人前往三府就任……”
朱由校的一席话,让殿上的诸党心中一紧,让他身边的魏忠贤都心里一痛。
诸党心里一紧,是因为他们知道袁可立请求返回京城为官的事情。
只是眼下皇帝将袁可立调往了关外,也就是说皇帝并不想让袁可立回来。
这点倒是符合阉党的利益,但紧接着外调十七名吏部的东林重臣就有些猫腻了。
谁都知道魏忠贤让锦衣卫彻查这十七人,也就代表这十七人死期实际上不远了。
然而眼下这十七人经过皇帝的手,直接调往了关外,看上去是明降,但实际上很难说是不是皇帝为了保全他们。
皇帝这样的布置,让处于百官中的崔呈秀、姚宗文、汤宾尹、顾天峻等人皱眉,而韩爌、左光斗等人则是松了一口气。
倒是魏忠贤,此刻的他并不在意什么东林的死活,他只听到了皇帝要调内帑银犒军的事情。
他刚抄了盐商的家,好不容易把银子弄到内帑,还没来得及抹平他这些年的亏空,银子就要被调走了。
难受、太难受了,银子被调走,比杀了他还难受……
现在没了这批银子,他从哪里搞银子来抹平自己亏空内帑的账面?难不成真的要把自己吃进去的银子吐出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想到这里、魏忠贤一咬牙,双眼开始扫视起了百官,似乎准备找一方人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