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改革科举制度【求月票】(1 / 2)

而坐在他旁边的朱高炽则是袖中紧握胖胖的双拳,目光炯炯地盯着道衍。

不管怎么说,道衍都是他的半个老师,朱高炽当然不希望道衍被父皇所迁怒。

道衍倒没有太多表示,只是淡定自若地继续用茶,甚至还拈了块按照宋代旧法所做的抹茶糕点塞进嘴里,等到吃饱喝足后,这才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对着朱棣施礼,平静地说道:“回禀陛下,老衲确实有几份私心在里面。”

朱棣呵呵一笑:“朕就知道,你是为了姜星火.怕日心说和万有引力一经提出,动摇了天人感应,朕会对他不利。”

“你呀,你呀,老和尚,朕说伱什么好?”

朱棣的手指着道衍,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么多年的老伙计、老战友,转头就向着外人了,如何不让朱棣徒呼奈何?

“陛下英明,不过却不单单是因为姜星火本人的缘故,而是因为日心说和万有引力,确实是能够直接从直观层面上,让天下人都看到,天人感应是错的。老衲才想要借助荀子的力量,来修改儒家圣人学说里面的内容……当然,并非是要大动干戈,只是先迈出第一步。”

道衍说话慢条斯理,不急不徐的样子。

可是,他说出的内容,却让朱棣的脸色变得阴晴不定。

道衍继续说道:“其实,这也算不上是什么私心,毕竟国朝自开国以来这些年,程朱理学已经可谓是积弊深重了。如果再按照过去的科举制度行事,必将酿出惨剧南北榜的例子,不就在眼前吗?老衲为天下苍生计,为陛下计,提出以荀子之学说来改良儒家,便是如此。”

听到这番话后,张宇初忍不住抬起头来看着道衍。

道衍这番话,其实说的很没水平。

若是换做张宇初来,说什么也要先给皇帝上一通彩虹屁再说。

可道衍却直愣愣地把内心的真实想法都说了出来,却唯独漏了最关键的一点,也就是圣王之说对皇权的加强。

明明就是一句话的事情,说出来皇帝就高兴了,为什么不说呢?

而朱棣的脸色,越发难看了。

道衍接着说道:“老衲虽然知晓这些年来的科举弊政,但是一直不能改革。不仅仅是因为老衲是佛门中人,也不仅仅是因为从前老衲根基浅薄,很难推动大势。而是因为,如果贸然改革科举制度,却没有相应的替代方案,恐怕还不如不改。而今日听闻姜圣这番言论,贫僧忽然想到了一些事情,或许贫僧可以尝试一二……还请陛下成全。”

本来,朱棣因为道衍一直在说因为姜星火如何如何,而没有提到圣王之说加强他的皇权的事情,感到了有些不高兴。

但道衍这话说出来,朱棣反而少了几分不悦。

这便是因为,朱棣认为道衍并非是一味偏向姜星火,而是确实早就对改革科举这方面的事情有所考虑。

朱棣冷哼一声:“大胆道衍,以程朱理学为科举考试之学乃是太祖高皇帝祖制,你敢违背太祖高皇帝祖制?”

朱棣这句话,别看嘴上说的严厉,但显然就是不生气的意思了。

毕竟从事实上来讲,要说谁违反太祖高皇帝祖制最多。

没别人,第一个就是他朱棣。

“陛下。”

道衍平静地说道:“祖制是什么?那是太祖高皇帝立下的规矩。老衲不认为它有错,但老衲觉得,如今天下局势已然是从糜烂中走向重振,那就更需要一些东西来整合。否则,老衲认为一旦错过了这种大动荡能造就大变革的机会,恐怕以后,就绝对不会再出现了。”

道衍态度异常坚决。

朱棣的眉头皱成川字型,最终摆手叹息道:“罢了罢了……你要怎么改造科举?”

道衍合十道:“首先是儒学理念,老衲与张真人不方便直接插手,陛下应命解缙、杨士奇、金幼孜等饱读诗书之儒者,重新编撰朝廷用于科举考试的相关注解,以弘扬圣人学问.当然,这里面需要加入荀子的思想,并且保证比例不低于五分之一,毕竟,荀子是五圣之一。”

其实道衍的这个逻辑,就有点不讲道理的。

凭啥五圣之一就要思想占考试内容的五分之一?那其他四圣,说白了除了孟子,人家颜子、子思、曾子,这三圣占的分量加起来还远不到孟子的一半呢。

不过,五分之一这条红线,显然是道衍在认真地思量过后,得出的结果。

因为五分之一,是一个足以保证扰动犹如一滩腥臭恶心的死水池的程朱理学的比例,而且这个比例好就好在,既不是完全取代,也没有造成极为重大的威胁,属于那种泡脚的时候微微烫你又得忍的温度。

“其次,在文化教育方面,则选取各地符合朝廷要求的宿儒,以他们为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