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雄辩之士周公瑾(2 / 3)

,直到都城十里外,重新划定两国边界。

这个故事后面被韩非子引入《五蠹》,称“子贡辩智而鲁削”,所谓的机智善辩根本不是保全国家的方法,只有提高自己的实力才是生存的正道。

周瑜闻言笑了笑,问道:“请问阁下是?”

那人傲然回道:“侍中庞季。”

“原来是说降江夏贼张虎的庞先生。”

周瑜点了点头:“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这是韩非《五蠹》中的话。韩非在后边总结地说道:‘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儒生,也是他所言道的‘五蠹’之一。”

“我久闻先生的大名,乃荆州名士,文名四方,若按照韩非的‘五蠹’来说,那么先生亦位列其中,先生所学儒家经典,所师圣人之言,亦皆无用也,先生认同韩非子的“子贡辩智而鲁削”,莫非也赞成其的看法,儒生乃五蠹之一么?”

庞季哑然。无言以对。

周瑜又说道:“韩非之言,乃是有辱斯文。‘子贡削鲁’,其事之真假,姑且不言。就算确有其事,‘子贡说齐而不行’。但是,却又有前贤言道,‘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是何理也?”

就算韩非子说的都是事实,子贡确实虽经出使而不行,导致了“削鲁”的后果,但是他却也的确有过“存鲁”的成绩,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时,殿上诸人没有再起来质疑,而皆是聚精会神,听他解释。

周瑜环顾诸人,顿了一顿,才又说道:“无它,利字使然。乱世之年,人皆图利。子贡之存鲁,确有利与敌国,故此,其能说动敌国,实现‘存鲁’。子贡之削鲁,确无利与齐国,故此,他说不动齐国,致使‘削鲁’。”

子贡的出使,尽管其最根本之目的,是为了保全鲁国,但是按照他的计策,也确实造成了“强晋、霸越”的附带作用。也就是说,他的计策在“存鲁”之余,也确实存在有帮助敌国的一面。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能够说动敌国,最终实现成功“存鲁”的原因。既利己,又利人。

周瑜又向刘表拱手说道:“子贡是春秋时候的贤人,刘公今日据有天下之腹,春秋时皆为楚地,请问刘公,请问诸君,若论形势,昔日楚国的最大强敌又是何人?”

有人答道:“一部春秋,半言晋楚,春秋之时,楚国的强敌自然是晋国了。”

“不错。”周瑜颔首,又问道:“那么后面三家分晋之后,楚国在战国时的强敌又成了谁人?”

“自然是齐国和魏国了。”

“那么谁是今日的魏国?”周瑜耸立在刘表面前,眼神迫人地问道:“谁又是今日的齐国,刘公想必心知肚明。”

“而瑜方才所言的灾祸,便应在此二处!”

魏国自不必说,说的是正是如今占据豫州北部、司隶,乃至兖州的曹操,其版图几乎就是当初缩小版的魏国,至于占据山东和河北东南部的齐国...

刘表神色阴晴不定了好一会,抬目望向周瑜,沉声问道:“贤侄说的另一处,莫不是袁绍?”

“正是!”

周瑜朗声道:“刘公,袁绍之子袁谭已据临淄近年,其狼子野心,可谓昭然若揭!一旦解决北面的公孙蓟侯,冀州强弩必将大举南下!”

“彼若南下,徐州必然首当其冲,徐州一旦有失,袁本初席卷之势便成,扬州亦不可保,请问刘公,一旦扬州亦落入袁绍的掌握,请问他的下一步,又会如何行止?难道会因刘公的海内贤名,宗室身份,就裹足不前了?”

这自然不可能,一旦王政不敌袁绍,对方下一步自然会冲着荆州而来,而刘表最害怕的,却是曹操也趁势而起,那么自家便落入了左右夹击,首尾难应的局面了。

七弯八拐之间,周瑜已将借粮之事和唇亡齿寒掺和到了一起,摆明事实告诉所有人:

一,公孙瓒撑不了多久了,袁绍接下来肯定会去打青州,所以才让袁谭先拿住临淄。

二,徐州和扬州的安危不是王政一人的事情,他现在和刘表是同气连枝,一个阵营,共同去面对袁绍和曹操的压力,刘表若是不肯借粮,未来袁绍南下时,王政也必然挡不住,不仅是挡不住,甚至可能会速败,溃败!

三、这样冀州军就会形成席卷之势,别看袁绍现在离你很远,这等情况下,恐怕没几个月冀州人就要打到你家门口了。

自曹操逢迎天子,迁都许县后,刘表便一直暗自忌惮,极为防范,但周瑜今日的一番言论,却让他幡然醒悟...

是啊,公孙瓒已坚持不了多久了啊!

一旦解决了公孙瓒,袁绍下一步会攻哪里,荆州内部早有过分析,要么是去打曹操,要么是去打王政,而大部分人也认为王政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一则直到目前为止,曹操明面上还是袁绍的小弟,算是有方,而王政之前和袁谭有过交战,如今又夺了袁术的基业,是纯纯的死敌,敌友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