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颐心灰意冷,看着这繁华的临安城,却似乎身处一座空城,孤零零的自己无家可归,无处可去。李青颐就这么游荡到天黑,实在累极,径直回方记书局倒头就睡。
第二天一大早,李青颐自己出来喝了一碗粥,而后轻快地向柜台后的方伯大声道:“方伯我以后得吃好点,都记账!有笔墨吗?借给我用用。”
方伯暴躁道:“还有我做饭的费用也得给我算,只付饭钱可不行!要笔墨干什么?给我记账吗?”说完把纸啪一下拍在柜台上,又指了指旁边的砚台。
“记账以后再说,不会赖账的。”李青颐边说边快速的写了些什么东西,然后吹了吹,拿着那张纸飞快地跑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方伯拿着餐盘进入二楼,只见元修临窗而坐,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一把折扇用扇柄轻轻地敲打桌面,眼前放着一杯茶、一个□□。
方伯看见桌子上的□□疑惑道:“小少爷怎么不戴面具了,我看你戴着面具木着脸捉弄这丫头挺高兴的。”
“都要回去了还戴什么□□。方伯,是我木着脸捉弄她吗?是你这□□戴着做不了表情,说话都不能幅度太大。方伯你这技艺可得好好精进一下,要不然我很受罪。”元修说完装作很疼的样子揉了揉脸。
方伯瞬间被点燃:“是我技术不好吗?!好好长张脸,戴什么劳什子面具?明明走了的人,又半路折回来,在这窗子口看着街角坐了一天,就为了晚上吓个丫头,我看她半个月不敢出门也是被你吓的!家都没了,还要被你如此捉弄,也不知道小姐若是泉下有知,知道你这顽皮性子,会不会生气。”
“方伯!”元修将手里的粥重重的放在桌上。
方伯吓得噤声,又尴尬地将饭桌收拾好:“是老奴嘴快了,惹小少爷不高兴了。快吃吧,吃完早点赶路。”
元修又仿佛刚才那一幕没发生一样,用下巴点了点外面:“我看昨晚有人跟着她回来,跟着的人又东打听西打听的,怎么回事?”
“还以为小少爷不在意,不会问了呢?是以前李家大公子李思齐手下沈知秋府上的人。李家丫头昨天并没有乱逛,去找沈知林和李家二公子手下林衡去了,只不过被林衡赶了出来。沈知秋倒是请她进了府,但是不知道说了什么,这丫头哭着跑了出来。这临安城一晚上就传遍了,说李家大小姐人还活着,沈知秋和林衡忘恩负义。”方伯一边帮元修收拾东西,一边向元修说明昨日情况。
“她竟然还想着去找人求助,真是个拎不清的丫头。林衡那势力的样子,赶她是意料之中的。沈知秋虽说随了李仁善和李思齐的行事作风,但怎么还敢管她?不怕惹祸上身?还是沈知秋反而是知道些什么,所以觉得帮她也无关紧要?”元修边吃边思索片刻,又吩咐方伯:“方伯,我走后你盯着点沈知秋,他在李仁善死前就很受李仁善看重,又帮着李思齐打理李家水路生意,也是有点本事的。李思齐死了,我们要是能把他争取过来,也许对四哥有好处。”
方伯听完放下手里东西,认真地看着元修:“小少爷,你这么为四皇子筹谋,那位子,你自己就不想吗?”
元修只是一勺一勺喝粥,并不接话。
就在方伯以为元修不会再说话,打算出去的时候,元修突然开口:“我看那丫头刚才匆匆忙忙出去了,干什么去了?昨天碰了一鼻子灰还不死心?我是想让她出去走走,不是让她出去到处惹事。”
方伯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丫头确实比我们想的还单纯。她刚要了纸和笔写了一张什么东西,写完就拿着出去了,我看她挺高兴的,但没说干什么去。”
元修疑惑:“写了张什么东西?”而后突然拿起扇子就疾步走了出去:“这丫头,比我想的还傻!”
元修火急火燎地跑至临安城府衙门前,只见地上有摊血迹未干,明显是刚刚才有人在这流了血,但府衙门前现在却空无一人。
元修有点不好的预感,着急的摸着下巴四处张望了一会儿,遂向府衙街边的摊贩走去。
“公子挑个梳子吗?”摊贩热情的招呼。
元修顺手拿起一把梳子,给了二十个铜板。
摊贩推辞着不敢收:“呦,公子这可太多了,这梳子就值三个铜板。”
元修又加了十文硬揣摊贩手里:“老板,我想打听一下,这府衙前刚才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我看那有一滩血。”
摊贩面露同情:“你说那摊血啊,哎,你来的迟了,没看见刚才的惨样,那姑娘被打的呦,浑身是血。”
元修听完更紧张了:“被打了?怎么回事?”
摊贩指着府衙门口的鸣冤鼓:“就有个梳着辫子的姑娘来击鼓,进了府衙没说三句话就被赶出来了,被赶出来的时候听她喊她爹爹和两个哥哥死的冤什么的。衙役赶她走她也不走,就被水火棍打了。没想着这丫头是个倔的,打着也不走,衙役下手越来越重,打的惨的呦,浑身是血,你说说,就这都不走。哎,我看这姑娘是真有什么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