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锦瑟(3 / 3)

红烧肉,容易长胖。”

颜先生噎了半晌,扶额道:“老朽是说,您自幼学的那些生存技能、诗书礼乐,皆已化入夫人血肉骨髓,所谓‘胸有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根本无需费力去记,自然不会忘却。”

锦瑟听他如此说,也为自己清奇的思考方式颇觉羞赧,赶紧示意柳儿、把那碟红烧肉挪到颜先生面前,清了清嗓子,恭恭敬敬道:“学生受教!”

颜先生默了一瞬:“以往夫人都说的是‘妾受教’。”

想了想又说:“也无甚干系,摔坏过脑子的人,是跟以往有些不同,还得恢复些时日,两位姑娘莫跟夫人说太多前尘往事……徐徐图之。”

柳儿和絮儿深以为然,交换了个眼神,不约而同点点头。

锦瑟觉着“摔坏脑子”这词有些难听,却也想不出更好的。毕竟,对面的颜先生就是这脾气。

听絮儿说,颜先生名清和,年过六旬,原是一名颇负盛名的游方郎中,神龙见首不见尾,在蒙舍十万大山结庐暂居时,结识了苻洵,二人倾盖如故、竟成忘年之交。

苻洵如何结识颜清和,又如何劝动了他出山,无人知晓。

她们只晓得,从建宁一年起,颜清和开始出入洛川别苑。来往得多了才知,苻洵在洛川别苑对面盘下一间铺子,改成医馆,供颜清和居住和坐堂问诊。回灵昌时,也会邀颜清和入府探讨岐黄与祝由之术,六七年下来,竟成通家之好。

养伤的日子,吃了睡睡了吃,日子又丝滑又顺溜,惬意得她有些心虚。

一晃就到了四月底,柳儿拿着拟好的婚仪流程单子给她时,她正在喝甜甜的红枣燕窝羹,瞥了一眼,满口羹汤险些喷出来。

“那啥……在府里拜个堂不就成了,还老远抬进宫去,再抬回来……闲的慌么?”

柳儿忙不迭点头,又摇头。

“别家新婚拜的高堂都是姑舅,侯爷是陛下一手带大的,兄长如父嘛……万金之躯,总不能让他移驾别苑……”

“更何况,若是不出去兜一圈,那十万棵红梅岂非白种了?”

一说这个,锦瑟更是两眼发黑。从洛川别苑正门开始,经门口的庆云巷北转、再经东大街西转,上子午大街,往北直通西安门、北宸殿。为贺苻洵大婚,大兴土木种下十万棵红梅。

着实靡费,却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苻洵已经二十六岁了,高龄娶亲,着实不易。建宁王在他这岁数,孩子都俩了。

这样比较也不太准确,因为苻洵更争气,膝下已有两子一女……虽然全是侍妾生的。

荣国强敌环伺、征战频繁,男子大多寿数不长,长期男少女多。为繁衍子嗣,有财力的都会纳几房姬妾,未娶正妻便庶子女成群见怪不怪。

但是苻沣始终觉得,苻洵哪怕姬妾成群、儿女绕膝,缺了那个执掌中馈之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甚是可怜。

于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最受苻洵喜爱的锦瑟,就这样从倚翠楼的清倌人,一步登天成为权贵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