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奉诏勤王(2 / 3)

裴尚吉无言以对,闻姓以读书入仕、在朝多为文官,崔姓以武立身、手握数十万大军,在五姓之中都威望颇高,却谁都不服谁。一个嗤笑对方百无一用是书生,一个嘲讽对方是土包子兵鲁子,两族水火不容好几百年。

于是转头看向另一边,二三十个侍卫正“护送”元旻向明德门走去。

裴尚吉轻笑:“他身边那个小护卫,有点意思,长得也不错。”

闻希元悻悻叹气:“他可真难杀。”

元旻额上叩得破损,沁出一团血,白袍膝盖处两团脏污。

他手臂搭在白衣少年的肩上,由白衣少年支撑着慢慢往外走去,双腿虚晃、步履踉跄。那少年身量颀长、眉眼俊秀、薄唇紧抿,乌发上别着一支彩玉簪,簪尾一簇紫色木槿隐隐绰绰。

侍卫将他们围住,跟随他们的走动而移动着,寒光森凉的长刀齐齐对准他们。二人却始终神色淡漠、视若无睹。

突然,有一个侍卫手快,长刀往前多送了一尺,险些贴上元旻脖颈。

那少年眼神一冷,提膝翻腕,所有人只觉眼前一花,长刀已被少年抢在手中,平平挥过。

血溅满衣。

那少年抬手,缓缓拭去溅到下颌的血滴,轻描淡写道:“这位仁兄方才离我们近了些,小生不才,杀不了所有人,可若是谁离得近了,拉几个垫背还是手到擒来。”

卫尉寺侍卫大都出自世家贵门,被他这视人命如草芥的淡漠震慑,又往后退了三尺。

那少年抬眸轻笑,看向队正:“大人,此人方才谋弑王室子弟,如何处置?”

队正冷冷注视他,良久:“按律当诛,有劳公子。”

到了明德门外,一位身着重甲、年逾五旬的老将淡淡躬身:“臣御林军大将军崔久安,护送四殿下移驾朱明院。”

.

马车碌碌碾过街面,阿七轻轻说了声“冒犯”,掀开覆在膝上的亵裤,倒吸一口凉气。

两膝各一块巴掌大的淤青,正中心有些破了皮,呈深紫色,对外逐渐晕成青色、青黄色。阿七从车上找到一瓶伤药,挑出些药膏化开在手心,轻轻覆盖膝上血淤,慢慢揉搓。

她素白纤长的手在他膝上小心摩挲,那双手并不细腻,因常年练武生了薄薄的茧,却带来些恰到好处的力道和触感。他静静看着,不禁敛声屏息、纹丝不动,生怕打扰了她。

“从明德门到朱明院有半个时辰,看看车上有没有吃的”,元旻背过身去整理自己衣袍,提醒她,“这几天会有各种方式的暗杀,羽林卫不一定防的住,能吃就吃饱,再藏些吃食和水,尽量少进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外食。”

果然这马车里什么都有,阿七一边藏起炊饼和水,一边想着他金枝玉叶也会藏食,哑然失笑。

收拾了半刻,觉得不对劲,将收好的炊饼和水统统放下,认真地问:“主上方才可是在戏弄卑职?”

元旻抱臂,笑而不语。

阿七心念一动,犹豫着:“有句话不知……”

元旻不假思索:“讲。”

“为何要提前进城,受这些明枪暗箭?”

元旻打开车窗,悠悠看向车水马龙的街道:“他们都已筹措得当,只等我敲响景阳钟。到时都会打着‘勤王’的旗号,先王已逝,我若不光明正大进入昇阳,却让他们勤谁?”

又宽慰她:“很快,要不了几天。”

阿七听着他的语气,忍不住笑了,比了个口型“几”。

元旻拉过她左手,缓缓在掌心写出一个字——“半月”。

.

九月初二夜,已至人定时分,洛京崇山,窸窸窣窣的声音从林间窜过。一串又一串人影蹑手蹑脚,借夜色掩盖飞快跑下山坡,绕开官道,从田埂、树丛里穿过,钻入洛京城东郊邻近的长济渠一座废弃砖窑中。

后半夜,月光从气孔透入,映出白亮的寒光,里面赫然是捆得整整齐齐的锁子甲、长枪、横刀、弓箭。

武煊低喝:“今晚就宿在此处,每人锁子甲一副、长枪一根、横刀两把,弓箭手另算,明天一入夜就披甲、抄家伙,昼伏夜出往东走上四夜就是商都,城北三十个马厩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