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大舰队计划(1 / 2)

有航迹就有航迹吧,这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只要能成功,让人类掌握三级文明该有的航行技术就好。

岳渊起身飘到舷窗出望向外太空,映入眼帘的是一副科幻但他却已经觉得十分正常的场景。

天琴号此刻就在这个恒星系的其中一颗行星的卫星轨道上,恰好这时候正是天琴号从卫星后面露出来的时间点,所以从岳渊的视角望像远处的行星,便看到一个硕大的黄色表面大圆球从卫星圆弧边上生起。

期初只是一个凸点半弧,然后越来越大,最终完全飘到黑暗背景的太空中,显得孤寂又唯美。

从背后数个天文单位而来的光线洒在卫星上,然后卫星的影子映在行星上,虽然很遥远但岳渊还是能用肉眼辨别出卫星影子带来的明暗变化。

而在那明暗变化之间,则飘荡着一个个闪烁的亮点,就好似群星在其中闪烁一样,美丽极了。

不过那些并不是真正的群星,而是人类各种在那里穿梭的飞船,它们都由强人工智能统一操作,以全自动化模式为人类从星球上带来各种各样的资源。

可以看到这些亮点在靠近之后所显现出来的身形,它们是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运输舰,为不远处的太空资源加工基地源源不断地送去原材料。

这个所谓的太空资源加工基地,实际上是人类诸多工厂型飞船的聚集地,开采而来的原材料会被送入这些飞船之中加工成半成品或者成品,然后再被运送到其他需要的功能型飞船或者不远处的太空船坞以及居住飞船集群处。

人类本来就有专精的机械技术,如今有了强人工智能的加持,更是如虎添翼,整个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比之前提高了百倍不止。

在如此强大的生产力加持下,整个人类所在的太空区域都显得异常的繁忙,各种飞船、运输舰不停地往返于各个星球之间,在强人工智能的多线程调配下,各司其职。

如果自己观察就可以看到,这些种种飞船、运输舰、工程船等等,它们的最频繁汇聚处,是一个初现雏形的大结构。

这个结构的主框架已经出现,它从头到尾长达十八公里,上下四方大概有十公里,虽然很庞大,但它实际上是是一个中空结构。

如果是知情人士,那么看到这一幕,就已经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没错,这就是人类正在新建的模块化可移动式太空船坞。

由于完成设计的磁推装置非常大的缘故,原有的战舰已经装不下,因此人类必须要拥有更大的舰船,而想要造更大的舰船,则需要更大的太空船坞。

说起来其实到了人类现在的技术层次,不需要太空船坞也能用其他工程船在太空中用机械臂什么的一步步制造新舰船,但那样很繁琐且很混乱,不适合批量制造。

而人类所要造的舰船必然不可能只造一艘,故而太空船坞是必要的。不仅有必要,如果样品舰船测试成功的话,人类还要制造更多的太空船坞,以批量生产更多战舰和新的居住飞船、各类型舰船。

这是大舰队计划的一部分。

在之前的一次全体会议上,领导层一致认为,新推进器的出现必然会把人类引像另一个高度,现在的所有战舰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所以要进行全面更替升级。

显然,领导层对磁推技术都很有信心,毕竟模型测试已经通过了,可行性已经被证明,等到样品测试的时候,只需要对其进行一些优化改进,人类就拥有真正磁推技术了。

基于此,大会上提出了大舰队计划。

按照之前统帅部的舰队结构调整方案,大会将大舰队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在完成样品战舰的所有测试之后,首先人类要制造一百艘新式战舰。

这一百艘新式战舰全部由人类进驻操控,切都配备一个军事专用的强人工智能。

第二步,以这一百艘新式战舰为基础,每艘新式战舰作为旗舰再横向发展出一万艘由强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战舰,然后组成一百支舰队。每一支舰队大概一万艘战舰,一共一百万艘战舰。

第三步,全面升级居住飞船、工程型、工厂型、生物圈型飞船,令其能全部满足人类正在和文明发展需要。

为了进行这个计划,人类在此之前,就必须制造足够的太空船坞。所以现在岳渊所看到的一幕幕,全都是计划的准备阶段。

而光是准备阶段,在太空中来来去去的各种功能无人飞船,就有不下十万艘,整片太空区域全都陷入了一种繁忙的景象。

如果向这个星系种的各个星球看去,更是不难发现,每颗星球上面都有人类各式各样飞行器以及各种类别基地的画面。

一套又一套太空电梯在日夜不停地运送着物资,轨道质量加速器也在运送大物件的过程中,发挥了它自己的作用。

在强人工智能出现以后,人类的太空电梯和轨道质量加速器数量就已经从个位数,快速发展到了百位数。

而这,仅仅是大舰队计划准备阶段形成的规模。

可以预见的是,大舰队计划真正开始的时候,这片星空将会出现更加繁忙的景象,钢铁的碰撞、机械的优美、智能的强大,将会在这片星空中意义上演。

而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