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赚到的第一笔钱(1 / 2)

而在称重过程中,王谦也知道了中年人的名字。

叫李广生,算半个外地人。

从小随父亲来这边,之后改革开放,跟着父母做起了生意。

至于更多具体细节,李广生没说,王谦也不好追根问底。

“称完了,总共一千三百一十六斤,王谦,你算算对不对?”

随着大半车拖拉机的洋芋被称完,李广生立刻拿着小本子递到王谦面前。

“没错,确实是一千三百一十六斤!”

王谦早就在心里计算过了,“这样吧,作为第一次合作的诚意,零头的六斤,我给你抹去,算一千三百一十斤的钱就成!”

“哟,小伙子挺会来事嘛!”

李广生夸了一句,随即从包皮里拿出一沓厚厚的钱出来,当着王谦的面数了起来。

他的手速很快,只听“哗啦哗啦”一阵钞票的声响,就已经数完了。

果然是长期做生意的人!

王谦暗暗钦佩。

这让自己来数,手速与娴熟程度,肯定远不及对方。

“这是三百二十七块五,你数数对不对!”

数了两遍,李广生把钱递到王谦面前。

王谦也没有故作大度,当着对方的面仔细数了一遍。

做生意,讲究一个当面厘清,免得事后才发现数目不对,大家心里嗝应。

“三百二十七块五,一分不少!”

点完钱,王谦笑着点了点头,把钱塞进了自己的裤包里。

“明天你还能给我收多少斤洋芋来?”

李广生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盯着王谦问道。

“你还需要多少量?”

王谦不答反问。

他最不喜欢的,就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否则他先把实话说出来,对方又打什么小心思,他就会显得很被动。

最重要的一点,

他还想从对方口中,套出一些别的商业契机。

毕竟大家种植的洋芋,已经进入尾梢。

一旦把乡亲们仅剩的洋芋收购完,这桩生意也就没了。

所以,他需要为长久做打算。

“当然是越多越好!”

对于他的反问,李广生虽然有些不悦,但还是如实道:“要是你能给我提供十万斤,那就最好了!”

“十万斤,这么多?”

王谦故作惊讶,“李先生,你们这收购量,也未免太大了吧?”

“那是当然!”

李广生顿时有些小得意,“我们厂虽然刚刚建起来,但每年消耗的洋芋,至少也得几十万斤,甚至上百万斤。”

“哇,这么多?”

王谦就像没见过世面一样,继续一惊一乍,“你们厂到底是干啥的?怎么会需要这么多洋芋?”

“当然是……”

话才刚刚说出口,李广生这才意识到,他似乎说多了。

不过打量了王谦一眼,见后者满身污泥,说话又土里土气,一看属于那种有点小聪明,但眼界却极低的农村土包子。

于是,他又放心说了下去,“我们厂是做土豆酥饼的!”

“土豆酥饼?”

王谦心神一动。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

为什么现在洋芋季都已经进入尾梢,剩下的个头都比较小,李广生还是不太在意了。

土豆酥饼,最大的原材料,就是洋芋。

只要不坏,个头大小可以忽略不计。

除此之外,制作土豆酥饼,还需要大量的玉米淀粉。

而他们农村,别的没有,玉米肯定家家都会种。

“王谦,你明天能给我拉来多少洋芋?”

就在王谦陷入深思时,李广生的声音传入耳中。

王谦恍然回神,故作深思了片刻,才说道:“如果我回去好好动员一下我那些亲戚,让他们今天再去地里挖一些,应该能凑足三千斤!”

原本,只要拥有足够的本金,他明天甚至可以收购到上万斤的。

毕竟以他们斜阳村,以及附近几个村的体量,全部收集起来,哪怕只是已经挖出来在家里屯着的,少说也得几万斤以上。

不过,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

太急有时候并不是好事。

第一,他本钱不够。

为了做成这桩生意,他可是把家里攒的一百多块钱花了一大半。

就算刚刚赚到钱了,加上他身上原本剩下的五十多块钱,总共也才三百多而已。

按照一角钱一斤继续收购,他顶多只能收购三千多斤的洋芋。

第二,运输始终是个大问题。

他现在就租来一台拖拉机,每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