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满意的点了点头。
对于李过的看法,他是很赞同的。
大顺军队游走作战十几年,多少艰苦岁月都熬过来了,不至于刚刚立国,就表现出软弱与疲态。
而此时的李自成,也早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受制于农民阶级局限性的闯王,而是正儿八经君临天下的大顺皇帝!
……
“此战,预估女真人和吴三桂的兵力在十五万左右,而我军,除开留守京师负责治安的部队不能出战外,能出动的只有八万人左右。”
“女真鞑子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主要还是吴三桂的五万关宁军,战斗力比较强悍。”
此时大顺集团三把手田见秀,见守城已经不可能,李自成和李可都决定开战后,他也分析了起来。
“八万对五万,优势在我!”
“既然陛下决心开战,那末将愿做先锋,保管将吴三桂狗头剁下,扔在这乾清宫,以献陛下!”
李自成点了点头,但并没有对他的观点有所表示。
历史上的李自成之所以战败,就是大大低估了女真八旗军的战斗力。
事实上相比于吴三桂的五万关宁军,多尔衮的十万八旗军才是他们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李自成很清楚自己手下的这帮部卒,除了李过外,其他没有一个人能跳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作战或许勇猛,但在大的战略上却总是走在错误的方向……
这之后,李自成又跟二人交流了许多具体部署和作战细节的问题。
三人议事至夜半方散。
次日天明,李自成就从紫禁城内发布了两道圣旨,或者说是两个政策方向。
一个政策方向对内发布,一个政策方向对外发布。
第一道圣谕,便是诏告京师所有前明官员和贵族地主,大顺军将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会再行抄家充没之事,以稳定人心。
由于李自成的大顺军在以前一直是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基本盘,因此军饷和钱粮的来源,基本上就是走到一处就打劫一处。
虽然做的是劫富济贫的事,但社会的主体阶层仍然是以旧贵族和大地主为主。
如今建立了政权,再靠这种[追赃助饷]的方法获取财政来维持军队运转,显然是不能长久的。
要收拾这些人,也要等到先处理了[外患]再说。
在许诺保证前明贵族和地主利益的同时,李自成也下令对崇祯朝的所有官员都既往不咎。
原先大明朝的礼部尚书,现在依旧做大顺朝的礼部尚书,原先大明朝的县令县丞,现在也同样做大顺朝的县令县丞。
李自成此举,旨在快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可靠的行政班底,来稳定京师及周边郡县动荡的政治局势,巩固大顺政权的统治。
与此同时,李自成也严令大顺军队,不得侵犯百姓,不得哄抢侵占京师住民的财产,以收揽人心。
这是李自成对内的政策。
而对外,他朝着南方众多的明朝宗室也传出旨意,亲自写了一封《明顺停战抗夷书》,表明自己只想在紫禁城站住脚,没有南侵的意思,愿意与南方的明朝宗室划江而治,一人一半天下。
而对东北方向,他也派人朝吴三桂放出旨意,表明抄没吴三桂之家实属部下妄为,自己没有与吴三桂敌对的意思。
并且李自成还写信哄骗吴三桂,告诉他吴家虽然抄没,但吴府没人死亡,吴老爹和陈圆圆都被自己保护着。
李自成觉得这还不够,甚至直接斩断刘宗敏三根手指,表示罪魁祸首的刘宗敏已经被囚,吴三桂如果此时愿降,自己将既往不咎,并把抄家祸首的刘宗敏交给吴三桂发落。
李自成当然也知道吴三桂不可能听他一封信的哄骗,也不可能那么没有政治头脑的对多尔衮降而复叛。
李自成此举,无非是疑敌之计,使敌人搞不清局势,互相猜疑,好为自己争取时间。
毕竟此时才四月初,而李自成入京师连半个月都没有,他急切的需要时间来使自己之前对内发布的政策生效,以站稳脚跟。
与此同时,李自成还派遣了自己最信任的李过星夜赶往西北,那边虽然算不上李自成的大本营,但却是李自成的“龙兴之地”,有大量的辎重粮草,沿途各哨所还有很多驻防的顺军。
李自成要李过去把这些东西全部往京师方向调动,以充作后续与吴三桂、多尔衮一战的后勤补给。
李自成不仅做好了与女真和吴三桂大战的准备,甚至还做好了进行长期僵持对峙的打算!
“明朝能天子守国门,我大顺难道就做不到吗?”
望着天边云卷云舒,想着即将到来的国运之战,李自成冷哼数声!
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击溃女真人的入关!
甚至有可能一战消灭女真的有生力量,继而反攻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