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立太子(1 / 2)

古往今来几乎每位帝王都是喜怒无常,王柄权起初也不理解,可等他见多了官员不干正事、整天就想着揣度圣意钻营取巧,方知所谓的“位高权重性情多乖戾”,实属是无奈之举。

秦皇焚书坑儒以愚百姓,汉武独尊儒术以驯万民,权谋之术自古有之,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求得就是一剂治世良方。

只不过随着朝代更迭,帝王权谋不再为了富民强国,而是成了如同小孩子过家家般的制衡:制衡百官、制衡后宫、制衡皇子。

一位君主在位期间若能做到恩威并施、赏罚分明,后宫嫔妃一团和气,上了年纪躺在龙榻上不至于被子孙气死,驾崩后葬入皇陵不遭后世掘墓扬骨……那便是一位成功的帝王。

基于这种想法,各朝君王少有能像他们先祖那般去开疆拓土,只知固守祖宗基业毫无作为建树,朝堂百官欺上瞒下,江山社稷日渐凋零。

王柄权一向不按常理出牌,当王爷时就把官员们折腾得够呛,现如今做了皇帝,愈发变得无法无天,众大臣都觉得这位陛下驭人之术已经炉火纯青,不说试探对方底线,就算揣度圣意也要悠着点。

……

曹侍郎到底是文人,被拖出去时惨叫跟姬亨比就差远了,等再次被搀回来,整个人已经挂在了侍卫身上,俨然已是死狗一条。

“曹大人,这滋味不好受吧?”王柄权眯眼笑道。

曹侍郎在两名同僚搀扶下才勉强站直了身子,哆哆嗦嗦点了下头:

“方才臣好似看到了家父。”

曹侍郎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了笑声,他今年都五十多了,在家排行老幺,曹家老太爷都仙逝好几年了。

在万帝刚即位的五年里,让大臣亲身体验刑罚之苦的情况时有发生,被他整治的官员何止十指之数。

只不过后来随着年龄大了,这种不成体统的手段也就渐渐不用了,今日故技重施,谁都没料到一个快六十的小老头竟还能有这种恶趣味。

……

就在众人以为闹剧结束时,严撼海却站了出来,只见他拱手说道:

“陛下,君无戏言,您刚刚亲口说要斩了曹大人,臣等可都听得清清楚楚。”

有道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兵部严尚书出了名的护短,刚刚曹侍郎站出来找姬亨麻烦时他一声没坑,如今瞅准时机直接杀了个回马枪。

曹侍郎不想再体会一次生不如死的滋味了,连忙作揖道:

“刚才是下官失言了,还望严尚书高抬贵手。”

朝堂之上,百官顿时笑作一团,再没了之前的针锋相对。

……

册立太子的消息传出宫时,大皇子还在京玉书院与文士们吟诗作对,待贴身小太监急急忙忙赶到后,他这才知道了事情始末。

王潜英一路朝大内御书房而去,脚步匆忙比小太监来时更甚,沿路侍卫见状纷纷侧身行礼,早朝的事大内都传遍了,眼下这位皇子的身份已是更上一层楼了。

“太子殿下,这么着急是要去哪啊?”

郑三保刚从御书房那边过来,恰巧跟大皇子打了个照面。

王潜英听闻这个称呼,心中暗道不妙,连忙问到:

“郑公公,太子一事真就如此草率定下来了?”

“太子殿下这是说哪里话,东宫之位是陛下与众大臣一同商讨的结果,合乎祖训礼法,何来草率一说?对了,小人还没恭喜太子殿下呢。”

郑三保说着,含笑施了一礼,王潜英哪还有心思在这跟他咬文嚼字,随口应承了几句便继续朝御书房走去。

直至其身影完全消失后,整个王朝最大的太监才从袖中抽出一道圣旨,而后慢悠悠朝外而去。

……

御书房内,王柄权正一边挠头一边批改着奏折,这活他已经连续干了不下十来年,着实有些乏味无趣。

若真有要紧事也就罢了,有些地方官屁大点事也要上报,就好比澄河县县令,每年自家县里婚丧嫁娶都要跟陛下详细汇报,王柄权还得一一回应,有次把他惹急了,直接在奏折写下一句“自己到府衙领三十大板”。

像这样的折子数不胜数,一天多半时间都是浪费在这些无关要紧的事上面。

王柄权正思索着要不要用分身术法偷会懒时,房门被“咣”地一声推开,他手一哆嗦,直接在折子上留下了长长一笔。

“嘶!”

王柄权总算体会了一把顺帝当年的感受,抬头望去,发现大皇子正站着自己面前,他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故意皱眉道:

“英儿,你都快四十了,怎么做事还是这么毛毛躁躁?”

“父皇,听说您要立儿臣为太子?”

“你从哪听来的小道消息?”

王柄权眉头紧皱,丝毫不像作假,王潜英见状还真有些不自信了,这时只听对方继续道:

“不是‘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