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反贼干的(1 / 2)

金府上下一直派人寻找金满的下落,还报了县衙,直至初五端阳节的黎明时分,也是毫无音信。

金府院子里,金福独自坐在主桌上,面色阴沉,不知再想什么,黎氏在一旁来回踱步,嘴里叨叨不停:

“这孩子,真是让人不省心,要是出个岔子,叫我怎么活,,,”

秦氏立在金福身后,其他人等有的加入了找人的行列,留下的女眷都找个角落猫着,相互说着各自从不同渠道听来的命案消息。

,,,,,,

五月初五晚间,县衙内堂,县令黎统勋面色凝重,正仔细听着捕头叶长亭的汇报。

近来济城也属多事之秋,五年前作为当时一名干吏,被派到这个百废待兴的地方收拢散落一地的民心。

其实黎统勋的到来,朝堂之上也经过一场博弈,按照此时的官制,

县令为大淮最为底层的官员,也是离民情、民生最近的官职,掌握着一方大权。

一般情况下,要想在官场得到更好的发展,执掌一县政务似乎成了必须经历的过程,就像后世的基层锻炼是一样的。

特别是黎统勋这种出自名门世家的子弟,后边一股无形的力量早已为他铺就了道路。

同是通往罗马的路,别人得一步一步走,黎统勋则属于乘上通往帝国列车的那种人。

黎统勋本人也十分干练,绝非庸碌之辈,这条法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适用。

几年时间,他与尧州刺史府关系处理得极好,兴学重教,鼓励农桑,疏通漳水,三年前还办了几个十分有震慑力的大案子。

一副铁面无私,公正严明的人设立了起来,也使得济城治安和民生得以很快恢复。

可最近太行山上的匪徒在安生了两年之后,突然间闹腾了一阵子,当时在城内剿灭了一百多号人,走脱了匪首,

向朝廷上报情况后,原本想着会得到一番表彰,可得到的回复却十分中庸,

没有肯定的话语,也没有追究的意思,只叫他严密监视太行盗匪的动向,随时向朝廷上报。

黎统勋也知道,盘踞在太行山的盗匪哪里是真的盗匪,那是北晋灭亡后的残余力量。

朝廷也曾派兵进剿过,只因太行山脉庞大,群峰错落,延绵千里,山里地势险要,人居环境恶劣,很多地方真正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几次剿贼均无功而返,准确的说是根本没有找到贼人的老巢,也摸不清对方的人数、战力、活动情况。

好在这两年这股匪徒除了劫掠一些过往行人、商队以外,倒也没有攻击郡县这些成建制的地域,自然也不会引起太高的关注度。

前不久,济城里闹了盗匪的事,让他原本出彩的政绩顿时暗淡了几分,如今又莫名出了命案,

本来一个县出个命案,也不是稀奇的事情,问题就在济城是大县,又是州刺史府所在地,

朝中不知有多少路神仙的眼线潜伏着,若再跟太行反贼扯上关系,只怕局面将变得十分被动。

黎统勋仔细的听着叶长亭的述说:

“那冯家在长平布行对面,是个普通地主之家,家有几百亩良田,被杀的是冯家公子冯默林。

昨夜下官带人到冯家查看,初步得到一些论断,冯家两个护院、两个丫鬟、三个长工都没有发现凶手,

应该是从院墙外潜入,在院墙外没有发现爬动的痕迹,来人身手不弱,直接跃入院中,落在一棵石榴树下,只是被雨水冲刷,仅仅有一丝痕迹。”

“凶手进入冯家,并未理会其他人,而是直接进了冯默林的房间,房间里有残留的奇特气味,

下官觉得是一种迷香,只是之前未曾闻过。

冯公子的房间里被翻动得十分凌乱,地上有个火盆,火盆里有焚烧纸的痕迹,幸好有一张纸并未完全烧尽,大人请看。”

说着叶长亭从一个包里拿出一张烧了大部分的纸递给黎统勋,那纸上隐隐写着:

“已过壶关,,,安好,,,来,,,可找永济酒肆刘二进山,,,令牌,,,”

叶长亭继续将两块三根手指大小的铜牌放到桌上,说道:“大人再看看这个?”

“这是什么?”

“据下官查访,这是进入太行大寨的令牌,其中一块是前些时日在鬼头刀庆五身上所获,

而另一块则是在冯默林房间的床边捡到,像是走得急,无意间掉落在那里。”

“冯默林是在睡梦中被人抹了脖子,一刀致命,死得也很安详,现场没有打斗的痕迹。”

叶长亭说着,黎统勋听着,不住的点头沉思。

“今日一早,下官报了城北守备营,他们直奔壶关下的永济酒肆,那里已是人去楼空,

四处打听,酒肆掌柜刘二早已没了踪影,想来是得到消息,连夜撤走了。”

“现在综合调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