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王守仁用兵(1 / 3)

从福州府去往泉州府的有一处高山名为高盖山,不是什么横亘大地的超级山脉,但丘陵地区的地形就是小山包一座接一座。

官道实际上就是从这些小山包里穿过去。

这样的地形,如果隐匿在山中的土匪有意埋伏,还是很令人头疼的。

说起来,弘治六年,朝廷之所以在南赣设立巡抚,其实也是因为这一点。福建、江西、广东,或多或少都有这个问题。

对于现在的福建来说,搞不定藏在山窝里的土匪就抓不了想抓的人,这些亡命之徒只要收点钱眼里是没有王法的。

皇权?这儿可不是北京城,皇帝的一句话还不如一块金豆子好使。

所以这个匪必须剿。

不然官府在这里一点儿威慑力没有,还谈什么推行政策。

尤其是按察使都被袭击了,如果不把这伙山匪敲了,那福州城里大大小小的衙门就是在自娱自乐,没人当你是一回事。

而因王守仁的表现出色,总督王鏊也自然将剿匪事宜也压在他的肩头,他也知道自己带的这个小小的主事,其实藏了一个当将军的心。

之后,都指挥使于子初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把王守仁请到了自己的大营里。

现如今,他手里的卫所兵已经是临战的状态,毕竟盗匪都敢袭击福建按察使了,胆大妄为到这个程度,谁敢保证就不出什么事儿?

回去路上,于子初大约多问了几句。

这才知道王守仁在没有中进士之前,曾跟随当年的王襄敏公在贺兰山下纵马狂奔,于是心中再不敢有一丝轻视。

得了王越真传的人,可以说用兵上是行家里手了!

再有,他们这些粗人,对于进士总是有一些礼敬,觉得他们读过书,懂得多。

“在西北草原用兵和在东南是完全不同的。”王守仁骑在马上,分一二三点给他说:“其一,敌人不同。鞑靼即便不复大元时的兴盛,可怎样也是数万军队,而且常年作战,即便是大明官军亦有不如。所以在西北,朝廷也得组建规模巨大的官军与之对抗。”

“可福建呢?一个山坳子里藏个几百人就是一处山寨,他们哪里是军队,乌合之众而已,其中大部分也仅为了讨口饭吃。”

“所以呢?”于子初问。

“所以咱们不需要成规模、数万的军队。首先不好行军,其次不便指挥,在这里带领三万大军倒不如给我三千精兵。”

于子初心说,我就是看得起你么,你也不能敞开了在我面前吹牛逼。

你三千人搞定了,我带着三万人还没啥功劳,这叫什么?

所以他马上就露出了怀疑的神色。

但王守仁只是笑,“于指挥使你信我,挑出三千精兵,高盖山的那伙山匪,我们转瞬间就可将其消灭。不过是真的三千精兵,最好能让下官亲自挑选、亲自整编。”

于子初略微有些不乐意,不过他想到了王鏊。浙闽总督非常信任这个小子,他这里不愿意其实也没用,两个人争起来,王守仁到王鏊面前一句话,还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既然如此,于子初也就没必要去得罪这个人。

要三千,那就三千,出了什么事反正不要找到自己就行了。

“好!那我们回去之后便挑三千精兵!不过……不过剩余的人用来干什么?”

“令其守城即可。”

这个时候守城是没什么危险的,山里的盗匪难道还敢来攻打福州城不成?即便真的来打,这么一帮泥腿子连城墙都摸不到。

所以这个没问题,于子初也觉得有道理。

王守仁其实颇有些兴奋,还小的时候他就对兵事感兴趣,这么多年了,终于可以在这里练练手。当年他曾经和他老爹说过:给我五万兵马,我能荡平草原!

迎接他的就是王华的一顿训斥,不考科举,成天做这些美梦。

现在么,虽然还不是几万的军队,但三千……也可以过把瘾了。

在王守仁看来,剿匪必须要小股精兵。

因为山路不便,就那么一条窄窄的路,最多走两个人,三万、五万有啥区别?反倒是自然条件艰苦,所以需要精壮的、意志力强大的兵卒,这些人才能够翻山越岭顽强作战。

再有,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之间相互有联系。用兵之时,切断敌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基本常识。山匪的战斗力弱,但是一旦他们相互配合,且又熟悉地形,这就比较麻烦,最好是可以各个击破。

所以三千官兵还要再分,面对鞑靼分兵是危险的,但在这里,五百精锐就能够将一处山匪打得落荒而逃。

可这样一来,又需要非常高效的指挥。所以其实人少是一种优势。人多成了劣势。

兵无常势、水无常势。用兵没有什么所谓的大忌,如果有那就是脑子僵化、照本宣科。

“那么其二是什么?”于子初听了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