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6年的冬天,一支燕军正冒险艰难北行,他们从南阳府千里驰援燕京,可渡过黄河没多久就到处十室九空、满目疮痍、尸横遍野,军心也不知不觉被动摇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趁雪小了,他们抓紧赶路,增援燕京。
北征大军覆灭后,局势对北燕越来越不利,关外,蒙古人虎视眈眈,燕京防御空虚,岳茹兰登基之后,召集各州府调兵驰援。那支从南阳府赶来的援兵,只是其中一支,其他的援兵,也正在赶往燕京的路上,短暂休整后,敌人又发动攻势了,丹图汗打算一鼓作气,消灭北燕,马踏中原。
在福州港登岸后,太子也很奇怪,为什么福州的冬天,也下了那么大的雪,随从们也奇怪,福州从未下过那么大的雪。到一处酒楼歇息,太子向随从们许诺除夕前应该能赶回京城,从其他客人的交谈得知北燕皇帝战死沙场的消息,保不齐父皇有大动作的他下令明天就出发回京,到达金陵港时已经是除夕夜了,春节一早太子就去述职,禀告在海外大食经营的一应之事。
南楚海商的到来让大食有利可图,大食北方势力和异族勾结企图趁南楚水师交接返航时劫掠财货,但被太子和安庆伯领海外精兵击败,安定局势,开拓商路,不过,苦于骑兵不多无法主动追击,考虑到大势已定,太子便回国述职来了。皇帝很欣慰,经过战场历练,太子成长起来了,便告诉太子,北燕求援一事。北燕的养虎为患,固然有错,但蒙古即将进军中原,的确是一个大患,在皇帝暗中授意下,许多官吏已经请愿,号召江淮和楚地的百姓,为了北援,自发组建义军。首批北援大军,也已经在北河集结待命,考虑到民众自发的义军,缺乏训练和战斗力,太子提议,将义军一并编入北援大军,接受大军训练,充作后备,否则,一旦失败,对军心士气颇有打击,皇帝应允了。
家宴之后,皇帝留下了太子白宪涟
“涟儿,你如今,已是东宫太子,可知朕将你留下,所为何事?”
“儿臣不知,还请父皇示下”
皇帝告诉他,先帝曾嘱托皇帝北伐之事,皇帝一直在等北燕最孱弱的时候,现在是等到了,但危险也并存着。十年前,萨尔浒大败,便有人提出北伐,却被皇帝拒绝了,太子不假思索回答。
“父皇,虽然彼时来看,北燕初败,人心浮动,看似是我大楚一统天下之良机,但稍有不慎,我大楚会因此陷入危险。昔日,战国之强赵,贪上党而遭长平之祸,我朝虽有余力,可亦不能说是万无一失。彼时出兵伐燕,会陷入内外交困之局,无法收拢燕地民心,我军将空占其城而不得其民,外有虎视眈眈的蒙古人,还要面临燕人的反抗,届时,一定会骑虎难下”
“不错,朕是有此顾虑”
所以,皇帝便设计了一个,一箭三雕之计,皇帝能达成目的,哄抬物价,通过贸易顺差,让北燕继续放血,消耗北燕的国力。也为日后,收拾奸商,留下有力证据,对商人恩威并济,除掉那些贪得无厌,于国不利的,剩下的商人,由太子施恩,做到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给太子留根基,也算是给太子日后留下的一个考验。南楚也有宵小之辈,所以,皇帝力排众议,让太子出海历练,还派安庆伯出海,辅佐太子。如今,太子回归,还收获颇丰,既有了见识,又有了登基的班底,最重要的是,皇帝想让北国举国而嫁,对象则是太子,太子觉得这甚为不妥,自己和对方地位不匹配,皇帝淡然一笑,让他不要多管……
经过商讨,南楚决定,以举国之力为后援,助力北燕,度过难关。第一批北援大军早已开拔,第二批作为主力的二十五万大军,也已经在扬州集结,一个月后,就能出征,定国公被皇帝看重,统领北援大军,而太子在此次,也参与其中。
这段时间里,敌人终于发动了攻势,兵力不足情况下,女皇调集大部分兵力死守燕京,很快,蒙古军便兵临城下。燕京遇到了大燕开国后,第一次凶猛的进攻,女皇全副武装,亲临战阵指挥,蒙古人在周围十室九空的村庄抓来剩余的村民填补燕京城下的工事,城头上燕军奋力抵抗,击退蒙古军在城下发起的一轮轮攻势。
蒙古人兵围燕京一月后,司空昭羲和副指挥使一起指挥密谍司、皇城司和镇玺骠骑直协同,开始了又一轮肃清。
“都到了吗?”
“到了,皇城司报告,他们有弓箭,小心点”
“放心,一定将他们尽数拿下”
子时,包围而来的巡防营和密谍司等人会合,众人开始一起进攻。甲士破门而入,高呼“密谍司办案!放下武器!停止抵抗!”
还好甲士披坚执锐,反应机灵,仅有几人被射伤,这次行动,捕获通虏的兵部右侍郎周言和真定伯胡渭,判决二人后,燕军继续艰难的守城。时间流逝,大多数时候,都是蒙古军在不断强攻,守城的燕军一直在减员,可是燕军依然在坚持抵抗。
“快,2点钟方向”
“预备!放”
“那个云梯又上来,快去摧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