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楚并立下,两国很少再进行统一战争,主要还是北燕没有强大的水师,缺乏精锐骑兵的南楚没有北伐的信心,数百年来,并立就这么保持着。
南楚除了农商并举,最重要的还是延续宋朝传统,特别重视海外贸易,南楚水师因此成立,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并积极向海外扩展。琉球王国和东瀛先后被发现,并成为南楚的藩属国,被北燕赐名朝鲜的高丽,对燕藩属的同时积极和南楚进行海外贸易。大名鼎鼎的马和,更是成为南楚水师的传奇,做为一个在楚生活的回回人,他接受诏命,奉旨七下西洋,让南楚威名远扬,受封镇海公,并赐姓郑,南楚的海外贸易,也因为南楚水师的远航,越来越如日中天。
数百年的时光逝去,历史开始进入新的轮回,外族再次崛起,中原的新危机悄然而至。
燕武宗之后,又过去了数百年,除去安稳与发展,北燕已经登上了历史的巅峰,但后来的时光里,持续几年的天灾和瘟疫相继发生,困扰着燕楚两国,南楚还能凭借海外贸易等手段扭转,但对北燕来说危机重重。
孝宗之后,北燕还十分强盛,经济繁荣,人民尚武,而且武备精良,但随后几十年间,因为接连的天灾和瘟疫让北燕逐渐失血过多。为了固本,北燕只得渐渐放松了对域外的控制,但北燕盛极而衰的脚步却怎么也挡不住,积累多年的财富在赈济和救灾中,被持续消耗,更恐怖的是异族的崛起——建州女真逐步崛起并开始吞并其他女真诸部。北燕盛极而衰之下,不希望出兵镇压,于是实施驱虎吞狼之计,扶持蒙古人与其对抗,同时,因为对域外控制的逐步减弱,北燕朝廷精心设计的驱虎吞狼,最后变成了养虎为患。
勤政爱民,想要有所作为的北燕皇帝,自然也发现了这一点,不容敌人做大,想要改变现状。可现在形势严峻,再加上北燕大不如前,想要改变,也只能按部就班,一步步坚持下去。
北燕想要按部就班,可敌人不会给这个机会,为了缓解粮食压力,北燕通过了边军重开军屯,鼓励边境军民大规模屯垦。1605年秋,好不容易恢复军屯的辽东,遭到女真大规模劫掠,辽东一地损失惨重,大量人口和资源被掳掠。暴怒之下,皇帝调集全国半数精锐御驾亲征,下诏召集蒙古和朝鲜,一同讨伐女真,大军会合后,浩浩荡荡的进入奴儿干地区。次年,北燕遭遇蒙古背刺,联军分批推进,遭到了敌人的伏击,女真人集中兵力,依次打击行军的联军。朝鲜军那一路最先被击破,蒙古军突然反目,袭击同一路的燕军,随军的燕军措手不及,被敌人全歼,随后,女真人和蒙古人对中路大军前后夹击,导致萨尔浒大败,皇帝和少数精锐仅以身免。
这一战之后,蒙古逐渐脱离掌控,皇帝无奈,只得许可女真建国后金,开始联金制蒙,后来一次,蒙古入寇辽东,恰逢西北瘟疫再起,西北已经十室九空,粮食无法供给全军,皇帝只能放弃反击,看着蒙古人和后金这些敌人,一步步壮大起来。
此时的北燕,就像异族的跑马场一样,八面透风,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威震大漠,蒙古的丹图汗,趁机崛起,大展宏图。在他的努力下,一统蒙古诸部,出兵西域,控制住丝绸之路,信仰藏传佛教,得到了乌斯藏的支持,用武力和利益,达成蒙金联合,甚至和后金一起,对朝鲜威逼利诱,使其背弃北燕成为蒙古的藩属。丹图汗用了几年时间,才完成这一切,他准备向病入膏肓的北燕开刀,1616年,密碟带回北虏即将叩边的情报,皇帝不再坐以待毙,打算竟全功于一役,粉碎这一次叩边。北燕最后的精锐被集结起来,赵王领数千先锋军先行,数万中军则后续跟进,王师北上,深入不毛,讨伐不臣。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北征大军开进的同时,敌人也早已行动起来,他们的行动十分迅猛,野狐岭的堡寨遭遇蒙古军偏师突袭,坚持没一会儿后,便全军覆没,宣府边军只能固守,派出大量信使冒险突围,传递军情。在已经开进开平的北征大营中,众人为是前进还是后退,在讨论着,蒙古军隐有要围歼北征大军的打算,最优解是退守居庸关,但敌人的速度非常快,来去如风。
在居庸关西北二百里,燕军列阵迎敌,摆出御虏行军阵,因为号称十万的北征大军已经被至少4万人、战马十万的蒙古大军团团围住,前锋变成后卫被一万余蒙古骑兵死死缠住,前锋和中军之间还被数千蒙古人切断。大将军想要接回前锋,派出5千步卒和1千骑兵尝试突围增援,但都被逼回本阵,前锋只能以步卒结阵、骑兵游击的方式坚持抵抗下去,在蒙古人的持续攻击下,苦苦支撑。激战中,箭如飞蝗,不断有战士倒下,敌人甚至用套马索,不断袭击着可怜虫。
赵王那华丽的盔甲,让自己被盯上了,自己被套马索击中后,一路拖行,十分痛苦。
“快!你们知道该怎么做,孤不想做俘虏!大燕没有被俘的藩王!”
赵王拼着力气,对亲卫们下最后一道命令,他让亲卫送他上路,几个亲卫抱着霹雳弹,悍不畏死的冲上来,赵王和他的亲卫们一起壮烈殉国,最终,燕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