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命令,站在一旁的李仁心中暗自明白刘备的意图,这是要往死里打啊,就算不把人打死,也要打得残废才行。
于是李仁毫不犹豫地点头应诺,暗示保证完成这项惩罚。
而此时,孙策似乎还想再替黄盖求情,却被吴景眼疾手快地一把拉住,并将其拽到了一边,孙策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地看着黄盖被带走受刑。
一直沉默不语的郭图此刻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对于他来说,黄盖是否身死并不重要,与刘备顺利完成和谈、圆满完成任务才是关键所在。
这次的徐州之行可谓是一波三折,如今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紧接着,郭图转向刘备,满脸谄媚地说道:“使君您真是宽宏大量,深明大义,此等胸襟实在令人钦佩,堪称我辈仁德之典范!”
刘备微微一笑,谦逊地摆了摆手回应道:“哪里哪里,公则先生不远千里前来和谈,为的正是天下苍生福祉,此等义举方为真正的仁义之表率啊!”
两人一番相互恭维之后,现场气氛顿时变得融洽起来。然而,在这看似和谐的表面下,众人各怀心思,一场权力与利益的交锋方才暂告段落……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冬。
冬日的世界,宛如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卷,天空是一片澄澈的湛蓝,偶尔飘过几缕如丝般的白云,大地被洁白的雪花覆盖,像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绒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白的光芒。
在袁绍的调解下,刘备与袁术和谈罢兵,双方回到最初的界限,广陵郡赵太守因为投降袁术背叛刘备,现在袁术又撤兵走了,广陵赵太守便联合本地宗族,打算死守广陵,一边宣告广陵郡独立,一边派人秘密前往许都朝廷,希望曹操救援。
刘备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派遣张飞作为先锋率领一万精兵提前出征,而刘备本人则亲自率领两万大军紧随其后。
然而,这个决定却立刻引发了军师陈登的强烈反对,并直言不讳地说道:“主公,翼德将军此刻身上尚带伤势,实在并非担任先锋的理想人选。”
紧接着,孙乾也附和着表示反对:“广陵的赵太守手下仅有两千兵力而已,主公您亲自统率三万雄师之势去进攻,敌军必然会闻风丧胆、不战自败,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根本无需分兵进军啊!”
面对众人的劝阻,刘备并未改变主意。这时,赵云站出来继续劝说:“主公,翼德将军有伤在身,许我带领五千步兵,加上绿耳飞骑,不出三个月,属下必定能成功收复广陵郡!”
尽管是战场最火热的赵云,刘备依然坚持己见,表示拒绝。
眼看着连赵云都未能争取到领军的机会,张辽、高顺和郝萌等人自然明白,主公的用意,何况对自身地位显然有很清楚的认知。
干脆张辽几个便不再自告奋勇争抢单独领兵的机会,而是选择了默不作声。
其实,刘备之所以如此坚决的力排众议,背后当然是有自己的小九九。
在军事领域内,关羽和张飞必须掌握最大的兵权,身居最高武官之位,两个异姓兄弟就如同曹魏的宗室一般举足轻重,当然也要用相应的战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次立州之战毫无疑问,关羽、张飞打得相当拉垮,但并不代表这两位只是猛将,毫无统兵之才。要知道三国那么多名将,被后人排进武庙的才九个人,其中就有关羽、张飞。
人总是在不断地成长和进步,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关羽和张飞就属于天赋异禀的类型,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什么,刘备深知这一点,因此必须给予二人足够的机会去证明自己。
所以刘备让关羽率军攻打沛国,然后又派遣张飞去收复广陵郡,这个决策一经确定,便不想改变。
然而陈登再次苦口婆心的劝说刘备,但刘备却丝毫不为所动,不过态度还是相当友好,陈登顿时心中明白,主公,铁了心是想要给张飞一个立功的机会。
对于这种安排,陈登持保留意见,因为他担心张飞会误事,该说的都说了,主公不听也没办法,后面陈登并未再继续多言。
事实上,刘备所调拨给关羽、张飞的兵力并不多,无法形成绝对性的优势,但正是这种情况,才能够促使他们迅速成长。
攻克沛国、收复广陵郡无疑是一项重大功勋,其难度究竟如何,或许有人觉得并非难事,但也有人认为绝非易事,真的碰到死守城池的,没一个一年半载根本打不下来。
若能成功攻下沛国,收复广陵,待到论功行赏之时,关羽和张飞的地位就依然牢不可破。
毕竟立下这般赫赫战功,又怎能不得到应有的赏赐与提拔,但如果不给这次机会,人人都在封赏,军权最大的关羽、张飞,在庆功宴上看着别人笑哈哈,自己却在一旁落寞。
那画面不敢想象,刘备不可能替每一个人着想,但实时为兄弟着想,这是人生信条,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