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那如熊熊烈火般燃烧着的创作热情,绝非仅仅源自于他内心深处对艺术那份纯粹且炽热的爱恋,其中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缘由,乃是由于他所直面的如山一般沉重的经济压力。
想当初,为了能够成功地从那位德籍夫人的手中将那幅珍贵无比、价值连城的《八十七神仙卷》给赎回来,徐悲鸿可谓是倾尽所有啊!他不但毫不犹豫地掏出了一笔数额惊人的巨款,而且还慷慨大方地奉上了自己精心绘制的多幅得意之作。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就在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重新拥有这幅画卷之后不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它竟然再度离奇失踪!
当这幅承载着无数心血与期望的画卷再一次失而复得的时候,徐悲鸿发现自己不得不再度付出高昂的代价:整整二十万金以及数十幅凝聚着他无数日夜辛勤耕耘的佳作。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徐悲鸿每个月的工资连区区两万元都达不到呢!如此庞大的开销,对于他而言,毫无疑问就像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但是,这位坚毅不拔的艺术家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击垮,相反,他选择了以加倍努力的创作来勇敢地迎接并战胜这个巨大的挑战。
在我国辉煌灿烂的唐朝时期,著名书画理论家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里有着这样一则令人惊叹不已的记载:那就是当时声名赫赫、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他所创作的画作售价竟然高达惊人的程度!其中一幅屏风,其价格更是被标注为“金二万”。
后来,有严谨的学者依据唐代的物价水平进行了细致的换算,发现这“金二万”的价格大致等同于当时的白米十石。而时光流转到了本世纪四十年代的重庆,若以那时当地的米价作为参照标准来衡量,这笔钱则又相当于整整四千多元的国币。
然而,更让人咋舌的事情还在后头。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出于对吴道子画作的极度珍视与热爱,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去赎回那些珍贵的画卷。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徐先生并非只进行了一次这样的壮举。当这些吴道子的杰作再度面临流落他乡或受损毁的危险时,徐悲鸿先生毫不犹豫地再次挺身而出。
为了将它们成功赎回到自己手中,并确保这些国宝级艺术品能够得到妥善保存与传承,徐悲鸿先生不仅付出了高达二十多万元的巨款,甚至还额外附赠了数十幅凝聚着他本人心血与才华的优秀作品。如此算来,徐悲鸿先生所投入的总价值已然远远超过了吴道子那幅屏风原价的六十倍有余!这般豪迈之举,无疑彰显出了徐悲鸿先生对于中华传统艺术瑰宝的无上尊崇以及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坚定决心。
如此沉重的工作负担犹如一座大山般压在了徐悲鸿的身上,终于让本就身体欠佳的他再度病倒了。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后,令人揪心的结果呈现在眼前:他的血压竟然飙升到了惊人的二百!与此同时,肾炎这个病魔也无情地缠上了他。
此时此刻,徐悲鸿急需住院接受系统的治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曾经不惜花费重金也要将国宝赎回祖国怀抱的伟大画家,如今却面临着一个无比窘迫的困境——他竭尽全力也仅仅只能勉强拼凑出自己那微薄的住院费用而已,至于未婚妻廖静文女士每日所需的饭费,更是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难题。
每当用餐时间来临,静文女士总是默默地走到无人的走廊角落里。泪水在她眼眶中打转,可她强忍着不让它们滑落下来。她手里端着的,是徐悲鸿吃剩下的那些毫无味道可言、甚至可以说是难以下咽的无盐饭菜,但即便如此,为了能够支撑下去照顾徐悲鸿,她还是一口口艰难地吞咽着这些食物。
时光匆匆流逝,寒冷的冬天悄然降临。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人们纷纷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来抵御严寒。可是,静文女士依然身着那件单薄得如同纸一般的夹衣。不是她不想增添衣物保暖,而是他们真的已经拿不出哪怕一分多余的钱去购置一件温暖的棉衣了。
那段艰苦卓绝的日子里,徐悲鸿仿佛置身于一场无尽的风暴之中,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这不仅仅是对他身体素质的严酷考验,更是对其坚韧意志的一次深入锤炼。
为了守护那些珍贵无比的国宝,徐悲鸿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他忘却了自身的疲惫与伤痛,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到这项伟大的使命当中。哪怕因此损害了自己原本强健的体魄,导致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他也毫无怨言。
与此同时,徐悲鸿还舍弃了家庭本应有的温馨与安逸。他无法像常人那样陪伴家人左右,共享天伦之乐;无法给予妻子儿女足够的关怀与照顾。然而,面对国家宝藏可能面临的流失风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守岗位,以一己之力默默承担起这份沉重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