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不光是在赵国境内有叛乱和互相厮杀。连东部的鲜卑也开始分裂,只不过没有发生战争,鲜卑三大部族,慕容氏依旧在东部掌控燕国,而另外两大部落段氏和拓跋氏向辽西迁移到乌桓山,建国称为代国,聚拢了长城内外的鲜卑族人,势力甚至超过了燕国,并迫使高原上的匈奴部继续往西迁徙到了王庭归绥一带。
距羌人李雄在川蜀建立成汉政权以来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特别是刘渊起兵后,西戎、北胡各少数民族大量迁入内地,长城因为年久失修已形同虚设。
在所有胡人中,以鲜卑、匈奴、羌、氐、羯族人数最多,他们垂涎关内膏腴之地和丰富的物产,与西北苦寒之地相比,关内可算是人间天堂。不少胡人随着战乱涌入关内,或当兵,或经商,有的纯粹抢掠为生,长安一带、并州、幽州、甚至中原腹地都生活着大量胡人,他们根本就不想回西北贫瘠之地,有些本分的胡人已经学会了农耕和手工制作,习惯了汉族人的生活。更多的胡人是希望朝廷东扩或南进,通过战争来掠夺别人的土地和财产。
自汉赵以来,以匈奴人最为嚣张跋扈,他们自认为是汉赵皇帝刘渊一族,理应享受汉人的一切。在许多州郡,匈奴人仗着人高马大,常常欺压汉人,许多百姓敢怒不敢言。而朝廷却采取纵容的态度,因为皇帝需要借助匈奴人的力量来制衡其他族人,朝中高官和武将多为匈奴人。这使得匈奴人更加肆无忌惮,一些匈奴贵族甚至开始圈占土地,将汉人变为奴隶。汉人的日子越发艰难,各地起义不断,但都被朝廷派兵血腥镇压。
然而,自石勒称帝、刘氏皇族在上邽被全灭后,特别是石虎战后又坑杀了几千匈奴屠各部人,匈奴人就开始收敛了。五部胡人开始以羯族人为尊,不在乎匈奴族了,尽管他们和鲜卑一样人数众多。
匈奴人在刘氏执政的 二十多年间,已经全面渗透社会各个层面,石勒称帝后,自知羯族人数少,单依靠本族不可能统治天下,所以采取了融合的政策,对所有胡人统称为国人,并沿袭汉晋九品官制,办学推广儒家思想文化,并以此治理天下,极快恢复了社会经济,石弘石虎掌权后国策未变只是战事频发。
时值赵国内乱,石朗、石生、石聪先后起兵反对石虎,匈奴王又纠集羌、氐部众试图进犯,鲜卑段氏也蠢蠢欲动,石虎虽然平定了石朗和石聪之乱,却让石生坐大,无力平息石生的反叛,成僵持之势,又怕自己久离京都邺城,朝中有变,还要提防东晋北伐,于是石虎暂时由符洪在前线征讨石生,自己回邺城掌控全局。
石虎回邺城之后,听闻冉闵已经带兵驰援恒州,稍觉放心。但是石生、匈奴、鲜卑三方同时作乱的话,后果很严重。在朝堂之上,石虎装模作样向皇帝石弘禀告了当前局势,石弘心里很希望石生大胜,兵临邺城,救自己出牢笼,表面上却装出一副计无可施的样子,让群臣商讨对策!
军机大臣张豺当即提议,可以联合鲜卑段氏,许之以利,共同先平定石生之乱,再想办法驱逐鲜卑人。当即就有人反对,认为这是引狼入室,请神容易送神难!
石虎本来是一筹莫展的,听闻此计却心头一亮。如果石生和匈奴鲜卑三方矛头都针对自己,自己万难抵挡,如果先把石生所控的地盘许给鲜卑人一部分,邀请其共击石生,自己只需控制石生东进之势,让鲜卑与其厮杀,自己再出来收拾残局,岂不美哉!这是妥妥的驱虎吞狼之计,他石虎可不是什么善人,到时候答应鲜卑的都可以作废,只需刀剑侍候他们,先度过眼前难关再说!
石虎心中暗喜,但脸上却不露声色,他看向群臣,问道:“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一些大臣沉默不语,显然还在思考张豺的提议。而另一些则表示赞同,认为这是目前最为可行的计策。
此时,张豺又站了出来,说道:“大王,微臣认为此举虽有风险,但若操作得当,确实可解当下之困。不过,我们需派得力之人前往鲜卑,与之谈判,确保双方利益。”石虎点了点头,心想张豺果然是智勇双全之才。
数日后,石虎派遣张豺带领一队使者,踏上了前往鲜卑代国的征途。他们带着石虎的密信,以及丰厚的礼物,希望能够成功游说鲜卑段氏,共同对抗石生。
事情进展很顺利,代国国主段辽本有染指中原之意,正苦于冉闵在北方的严密防范,屡次试探,均是无无功而返,现接到石虎密信,说平定石生的关陇之乱后,可以共同瓜分石生所占地盘,立刻答应出兵相助,但要求石虎放开忻州边境,从并州,也就是如今的太原直接南南下,进攻长安。
鲜卑段氏此举是有考量的,如果从幽州入中原,经过河东地区进攻石生,也要面临函谷关、潼关一系列易守难攻之地,最重要的是石虎主力在中原一带,如果他翻脸,背刺自己,那就很危险,而从并州出兵不仅可以避开险阻,而且在这一带有大量鲜卑人,包括长安也有,到时候损臂一呼,自有族人响应,等于是直取石生的后方,而且此行军路线更为方便、快捷,距本国近,安全性高,段辽还有自己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