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听从冉闵的建议,派出使者,带了礼物,前往匈奴王庭归绥求和。匈奴大单于收下了礼物,口头上答应了和平共处,伹并未缔结条约。不答应和平又能怎么样呢?冉闵在边境驻防,匈奴人只能望南兴叹,敢于出兵就是自寻死路,这次匈奴人打碎了牙吞到肚子里去,只能先慢慢积攒力量,再待时而动!
西北边疆暂时安定下来,冉闵计划天气暖和之后组织人手修缮长城。随后率亲兵往东,巡视各州驻防情况。
与西北边境不同的是,自慕容恪攻陷过泃阳一次后,东北边区各州警惕性极高,盘查严格,且这一片区域各城都有影堂分部存在,一处受攻击示警,各州联动防御,这几年鲜卑燕国曾数次发动试探性进攻,但是徐长风坐镇影堂总部、消息灵通,鲁达的精锐骑兵随时出击,鲜卑燕国人数次侵犯都无功而返,除非举全国之兵南侵,否则往南寸步难进。
就这样,在石勒称帝后的两年内,赵国边界各处虽有纷争,但是规模都不大,赵军想出击别国,扩大疆域版图又有心无力,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西北边防各段长城也大部分修好,其上的运兵道全部贯通,极大的提高了防御能力。
由于整个中原地区被石勒统一,没有内乱,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加上石勒推行了一系列恢复农桑,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举措,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却隐藏着一股股暗流涌动。石勒开始着手整顿内政,削弱原先驻军的各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他也在暗中培养太子石弘的亲信和势力,为未来的接班做好准备。冉闵则经常巡防北方边境,防备匈奴的偷袭。他利用这段时间,加紧训练士兵,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而在东北边域,鲜卑燕国也在积极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他们深知赵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必须寻找突破口。于是,鲜卑派遣间谍深入赵国境内,搜集情报,试图找到赵国的弱点。
而在邺城朝廷内部,石勒开始放权给太子石弘,朝廷一应大小政务,都由太子临机决断,只是有关军国大事,石勒才会亲自批复。石虎知悉后,心里虽不满,却不形于色,依旧尽心尽力带兵打仗,回朝廷时也是循规蹈矩,并无半分僭越。
而光禄大夫程遐,也就是太子石弘的舅舅,数次向石勒进言,说石虎心怀不满,曾言要杀尽皇子皇孙,现掌握重权,以后若野心勃发,必成大患,应该及早除掉。
而石勒不以为然,他看见石虎恪尽职守,并无僭越之处,现在赵国列强环伺,他不想自断一臂。再考虑到军中诸将,石堪是自己养子。石生、石朗是自己堂弟、皆手握兵权,还有桃豹、支雄、逯明等早年是跟随自己的燕云十八骑,都是手握重兵的将军,对自己忠心耿耿,石虎即使有异心,也翻不起大浪。反倒怀疑程遐是想在太子登基后,自己作为外戚好专政,现在提前清除异己,对程遐的劝告置若罔闻。
石虎听闻此事后,胆战心惊,生怕石勒拿自己问罪,毕竟他确实是说过谋逆之言,他更加小心翼翼的行事,深得石勒欢心,对他毫无提防之意。对于太子石弘更是曲意逢迎,不敢有丝毫懈怠,石弘一高兴,还把石虎的长子石邃封了个武将官职,在邺城协管防务。
而在背地里,石虎对程遐却恨之入骨,发誓以后一定会报复。同时,石虎暗地里开始培植亲信,他本来在军中威望极高,凡他所率之兵,部下诸将皆对其信服。石虎有什么想法,自然不会宣之于口,他只需威恩并施,培养部下的忠诚度就好!
石虎对于冉闵,更是十分友善。冉闵是他引入石氏政权的,他一直视冉闵为心腹,以前在军中经常喝酒谈论兵法。他知道冉闵是乞活军出身,是这一派系的领军人物,石虎的管辖之下有李农等不少乞活军将士,但凡他提拔了这些将领,必报与冉闵知晓,有邀功之意。
另外,他曾亲自将从前赵皇宫中所得的一柄稀世宝剑送给了冉闵,说宝剑赠英雄,只有冉闵才配拥有,令冉闵受宠若惊。石虎得知程遐谏言石勒对自己不利后,曾对冉闵说过如果自己在朝中倒下,恐怕连冉闵也会受累,其中用意不言而喻,是希望冉闵站队自己。但冉闵故作糊涂,并不朝下追问,石虎只得作罢。
冉闵在与军师徐长风谈及这些事时,徐长风听完,立刻敏锐的发觉,赵国朝廷中其实喑流涌动,石虎是在拉扰冉闵。朝廷的政治格局迟早会有大的变动。他告诫冉闵,在火烧到自身之前,千万不要站队,要韬光养晦,独善其身。只要是手握兵权,保存实力,在朝廷的派系争斗中,无论是谁胜出,都会继续倚重冉闵。冉闵思考之后,觉得言之有理。
其实石勒对冉闵十分满意,当初朝歌、朝歌之战后,给诸将分封地盘,他故意把小小的寿张县给了冉闵,如果冉闵有野心,定会向东拓展,攻占地盘为己谋利,但冉闵并没有,所以石勒才放心的把北方所有的防务交给冉闵,还授予了他极大的权柄。
这其实得益于徐长风当时的高瞻远瞩,他当时让冉闵保持已有的地盘和实力,不争一时一地的得失,的确,当初冉闵如果拼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