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备战(1 / 2)

风起长空 破浪挂帆 1051 字 24天前

战后,吴豫率兵返回平城驻守。支雄和夔安派人打扫战场,缴获了不少马匹,回到了雁门郡。

雁门主将置办了庆功宴,正和冉闵、张温诸将等候他们归来。

在庆功宴会上,雁门郡的众多守将频频向他们的顶头上司、镇国大将军冉闵敬酒,感谢他率兵挽救了雁门,并对他精准的预判表示叹服。

冉闵环视众人,举起酒杯回敬道:“此次得以大胜,全赖诸位将军齐心协力,我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逐渐放松下来。这时,张温站起身来,向冉闵拱手道:“大将军,属下有一事不解。敢问大将军是如何得知敌军会来袭扰雁门的?”

冉闵微微一笑,放下酒杯道:“此事说来话长,前些日子我得到密报,得知胡人暗中调兵遣将,似有异动。再加上我对胡人的了解,猜到他们可能会趁我军不备,进攻关内。而雁门守备薄弱,且两个方向与匈奴接壤,易于他们进攻和退守,所以我当机立断,率领兵马前来支援。”

众人听后纷纷赞叹冉闵的智谋过人。接着,支雄也站起来说道:“大将军不仅智勇双全,还如此谦逊,实乃我军之福。日后我等定当更加奋勇杀敌,以报大将军知遇之恩。”

宴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众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冉闵却是心有戚戚,他看见众人兴致很高,不想说话扫大家的兴,早早回房安歇去了。

冉闵回到房间,心中却难以平静。他深知这次胜利只是暂时的,胡人绝不会善罢甘休,很可能在短期内有报复性的大动作。他必须想办法增强实力,才能更好地抵御外敌。

第二天一早,冉闵召集众将商议军情。他提出加强城防建设、训练士兵等一系列措施,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同时,他决定派出探子深入敌境,获取更多情报。

冉闵把战况向朝廷作了汇报,并要求向西北边境提供人力和物资援助,并重申不要动用东北防区的部队,防止鲜卑异动。他向石勒禀告,长城年久失修,应该在合适的时候组织民夫维修,可以有力保障边区安全,但目前显然来不及,第一是匈奴受此重创,加上塞外受灾,为平息淡化部族对匈奴王庭的不满,肯定有报复性的军事行动。第二此时天气严寒,并不适合民工劳作。

石勒接到冉闵的奏章,极为重视,立即命桃豹从平阳出发,率兵两万,赶赴云州也就是平城的南面四十多里驻扎,并下旨传告西北边区,无条件配合镇国大将军冉闵征兵和调集军需物资。

石勒还特意下旨给冉闵,耍他对边疆地区的事务酌情自处,粮草就近征收,免得长途运输,并且赐给尚方宝剑,可以号令诸将,他这是怕有些老资历的胡人将领不服从冉闵调派,故有此举,并再三叮嘱,万万不可放匈奴骑兵攻入中原腹内,否则必将生灵涂炭,天下动荡!

冉闵接旨后,深感责任重大,他立即召集众将,商讨对策,众将看到御赐的尚方宝剑,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看来,匈奴即将南侵已成事实,不然皇帝不会如此重视。

众将议论纷纷,开始献计献策,最后达成了几点共识。首先要初步修理长城,从幽州往西,直到恒州,延绵上千里的长城,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且因此前是刘氏执政,与匈奴交好,长城已弃置未用,现在稍加修缮,虽然不能阻挡敌军,但烽火台可以观察瞭望敌情,通过燃烧狼烟及时传讯示警,周边州郡能快速驰援,这是首要任务。

其次,第一线边防城市要加高加固城墙,囤积足够的粮草和弓箭等军需物资,作好固守待援的准备。并且严厉清查城内的敌军奸细,防患于未然,以免祸起萧墙。

第三,把机动骑兵置于中心地区,无论是哪里受攻击,都要保证能迅速赶往支援。

第四派人到边区第二线城市,立即开展征兵征粮工作,并且预计好战马,随时准备支援前线。讨论结束之后,立即开始落实。冉闵着手实施计划。他亲自传文各州监督长城的修缮工作,组织工匠和民夫清理运兵道和烽火台,对倒塌的地方暂时不用管。同时,边境城市的城墙得到加固,防御设施不断完善。

间谍的清查工作也紧张进行着,城内的治安得到加强。骑兵队伍在中心地带积极训练,保持高度警惕。

征兵征粮工作在边区二线城市顺利展开,百姓们踊跃响应,纷纷报名参军,为国家效力。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冉闵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匈奴入侵。他相信,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守护好赵国的疆土。

这时,探子传回消息,说匈奴各部落有所异动,似乎都在往归绥集结,甚至连更为偏向西北的九原城也有部落人马往东而来。

九原城原来是匈奴王庭,战国时期匈奴骚扰赵国,赵武灵王一代人杰,胡服骑射,率兵灭了匈奴王庭,才建立了九原城,匈奴人把王庭迁到了归绥,西晋灭亡后,九原又被匈奴部落控制。

其实这么多年来刘氏执政的前赵与匈奴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