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诸州县,一年之内,三易其主。此前曾被石虎攻克过,后被刘曜大军收复。
此时刘曜大军已经败亡,石虎的军队来势汹汹,犹如一只要择人而噬的饿狼,加上石虎杀人屠城的凶名,令诸城守将胆寒。而坐镇长安的太子刘熙尚在悲痛恐惧之中,既无援兵,又无撤退回防的指示。石虎正是抓住这一有利战机,猝然发动了闪电战。
许多地方守将猝不及防,应对无策,只好献城投降。不到两个月,河东诸地,又尽归石虎掌控,而石生则在后面接管,并为前线提供各方面支援。
直到潼关,石虎才算遇到了阻碍,石虎亲率大军来到潼关城下,望城上旌旗招展,守军严阵以待。石虎一声令下,投石车、攻城云梯纷纷出动,向潼关发起猛烈攻击。然而,关城坚固,守军在主将刘景的指挥下拼死抵抗,石虎的进攻一次次被击退。
数日后,石虎仍未能攻下潼关,心中愈发焦急。他决定派出使者,劝降城中守将。然而,使者带回的消息却是守将宁死不屈,誓言与城池共存亡。
石虎无奈,只得继续强攻。双方僵持不下,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就在石虎一筹莫展之际,他收到了后方的传报,原来石勒知悉石虎大军在潼关受阻,特命石生和冉闵率一万大军带了物资,前来助战。
石虎见冉闵来到,大喜,立即设宴欢迎。在以往对阵呼延谟和游子远时,每有冉闵相助,必能克敌制胜,对冉闵他是十分信任,始终认为他是自己的福将。
次日,石虎骑马陪着冉闵绕着潼关查看地形,并且介绍了之前的战斗情况。原来这潼关是进攻长安的咽喉要道,易守难攻,过了此关,往西三十多里是华阴县,已经无险可守,离长安只有两百里路,这也是刘景为什么仅凭一万兵马就死守潼关的原因,丢了潼关,则长安危矣。
当石虎问计于冉闵时,冉闵建议从潼关南面绕到西面,弃攻潼关,仅留一万人马围困,其余人马直取华阴县,兵锋威慑长安。
石虎听了沉吟不语,他知道冉闵的意思,直取长安,斩首前赵太子及百官,潼关自破。但这极其冒险,长安的前赵太子刘熙起码还屯兵有十多万,如果发起反攻,潼关刘景又据险断后路,自己弄不好会全军覆没,前赵国主虽亡,但实力犹存,这也是石勒让人劝降刘曜的原因。不搬掉潼关这个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石虎真不敢往前进军。
“目前拼掉几千甚至一万人也难以拿下潼关,不如多花点时间,从南岭绕过潼关,我带一万人马困守潼关西面,将军自领人马取华阴,以此为据点直攻长安,大事可定。”冉闵对石虎说。
“我怕刘熙挥兵反攻,而刘景又据险断后,我军必危”石虎答道。
“无妨,将军取了华阴县之后,先只作试探性攻击长安,如对方反扑,则退守华阴,我这里和石生将军联手不惜一切代价攻下潼关,为将军打通退路,为了安全,可以让石生将军再调一万人来潼关困守潼关刘景。”
石虎听了,觉得此计可行,当即让石生回去再调一万人马过来。自己亲率大军从南山绕过了潼关,虽然道路难行,但总比攻城死人要好些。而石生则回头继续调兵西征,对潼关形成围困之势。
到了潼关西面,冉闵率一万人马在关外驻防,如果刘景率兵出城迎战,将优势全无,冉闵有信心将其击败。
石虎率领剩余的三万人马往西进军三十多里,果然如冉闵所料,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华阴县,并以此为据点,整休军队,厉兵秣马,兵锋直指长安。
而此时的长安城中,皇太子刘熙正与兄长南阳王刘胤及文武百官商量国事。刘胤本来是刘曜最喜欢和看重的儿子,自幼就长得一表人才,且聪明好学,文武双全,曾被当时的皇帝刘聪点名立为刘曜的世子,只是在靳准发动平阳之乱时屠戮刘氏宗人,刘胤为避祸流亡民间,刘曜以为他已经死去,称帝后立了刘熙为太子,及至刘曜平定关陇后刘胤才知父亲的消息,竟然已经称帝,于是向庇护之人说出自己的身份,在护送下安然归来。
几年不见,刘曜见昔日的爱子已经长成英武过人且精于骑射的青年,非常欢喜,当即就要改立其为太子,刘胤坚持不受,并欲以死明志,获得刘曜及所有大臣的尊重和认可,被封为南阳王,并领兵作战,在讨伐凉州张茂时曾打过胜仗,颇有建树,而太子刘熙对这位兄长极为倚重,二人心无芥蒂,亲密无间。
刘熙看到能征善战的父亲尽率全国精锐,尚且为石勒所败,惨遭杀害。又听闻石虎率军西征,一路势如破竹,杀奔长安而来,目前已驻兵华阴县,自己如何能挡?顿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急找兄长刘胤商量撤退到秦州,暂避其锋芒。
刘胤一想,秦州多为山川,比较容易防守,且石虎的军队风头正盛,也同意了太子及百官暂时退却,迀都到上邽,西保秦州。
这时御史大夫胡勋站出来反对,说如今国土尚全长安也有能战之兵,又无将士叛离,可与石虎一战,若不敌再逃不迟,若未战先逃,必会动摇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