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封地(1 / 2)

风起长空 破浪挂帆 1040 字 24天前

游子远听说到朝歌的道路被重甲步兵封锁之后,已经预感到大事不妙。

他试图派兵强行肃清官道上的敌军,连通朝歌,这时支雄又不停骚扰进攻,斥候也报告说有近万重甲步兵阻道,绝对冲不过去。至此,朝歌那头完全断了消息。

两天过去了,朝歌那边逃回两个斥候,他们弃了战马,走小路避过敌军,差点死在路上,据他们说,朝歌已沦陷,骑兵、步兵都已经全军覆没。

游子远举首望天,长叹一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还是免不了失败,只能说是天意。

他知道只剩下牧野一座孤城在黄河北岸,是无论如何都守不住的。而刘曜的援兵迟迟没有到,是不能指望了。自己必须做出决断了。

为了保存实力,游子远当即命令牧野城中人马开始撤退,钱粮辎重先行,步兵随后,最后是骑兵交替掩护断后,缓缓撤向黄河南岸的商都,支雄看到对方进退有度,也不敢追击。

两天之后,牧野城中的刘氏军队撤得一个不剩,连老百姓当中的青壮男丁也被挟裹而走,只剩下老弱妇孺和一座空城。

石勒得知牧野和朝歌都被拿下,心中大喜。马上派使者给作战的名位将领发嘉奖令,并有相应的赏赐。

随后,就是将所得的地盘分封给作战的诸将驻守,支雄,冀保,石虎,吴豫及手下的诸将都有所得,因为带兵的将领没有地盘无法养活军队。

李农还是被命令驻扎广平,地盘不是很大,但养活一万多军队足够了。最有意思的是对冉闵的封赏,要他行镇国大将军之职总领北疆防务的同时还要代管寿张县,从这可以体现出石勒的政治智慧。

按冉闵参战的功劳算,给他一个安阳或邯郸那样的大州并不过分,但冉闵的主要责任是防守北疆,对付鲜卑人。有余力的话是可以参与对刘曜作战的。

寿张县的东面是聊城,再往东一直到徐州,名义上都属刘曜管辖。把寿张县作为自留地封赏给冉闵,如一道屏障,可以保护邺城,襄国等重要城市,免受刘曜兵马的直接攻击。如果冉闵能力足够,还可向东拓地千里,扫平刘曜的残余势力。

冉闵对石勒的安排也比较满意,寿张县毗邻广平县,离济州、青州、虎丘山都比较近、如果愿意、这几个地区随时可连成一片。如果地盘不足以养活军队,还可向东发展,那里名义上都是刘曜管辖。但是冉闵根本无意东征,因为那些州郡的军民,绝大部分是汉人,有的人心里还怀念着汉晋,只是跟冉闵自己一样,迫于形势臣服于胡人政权。冉闵从心里是不愿意与他们自相残杀的,哪怕目前双方立场不同。

冉闵接受了封赏后,便开始着手管理寿张县。他深知此地战略意义重大,自己不仅要在北疆防备鲜卑人的侵扰,还要应对可能来自刘曜势力的威胁。

冉闵在寿张县积极训练士兵,加强城防建设。同时,他也不忘善待百姓,推行利民政策,得到了民众的拥护。

然而,冉闵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理想——恢复汉室江山。他明白单凭目前的力量难以实现,于是,他通过影堂向徐长风请教该怎么办。

徐长风对形势早有规划,回信道:“当前应积蓄力量,静待时机。尽量避免参与石、刘之间的军事对抗,保存自己的实力。可暗中联络各种汉人力量,仕农工商甚至是江湖门派都可以去交好,共同扶持,到时候必成助力。”冉闵阅后深以为然,遂派心腹前往各地,结交各个阶层的汉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佢是并未暴露自己的身份和以后的打算,只说时逢乱世,胡人豺狼当道,汉人应抱团取暖,互相扶持,逐渐把散乱的汉人凝聚起来,

与此同时,冉闵亦下令整顿军纪,严禁欺压百姓,违者严惩不贷。他还亲自巡查乡里,体察民情,民望日孚。

据徐长风分析,石勒和刘曜两人必将会在黄河南岸展开大战,石勒早些年就曾在许昌、南阳、汝州等地横扫一切势力,并派侄子石生率兵留守许昌,总领诸州事宜。甚至在刘聪夺取洛阳时,石勒也和刘曜一样出了大力。如果不是东晋的祖逖北伐,打败了石虎和桃豹,石勒甚至准备挥师江南。

祖逖病亡后,现在在这边区域中,最大的两股势力就是刘曜和石勒,自靳准死了刘曜称帝后,战争就在这片区域间酝酿。

徐长风担心冉闵卷入石、刘争斗中,人马实力受损,因此,让边疆地区各州将领在向上的报告中,夸大了鲜卑族犯边的次数和力度,石勒接到边境的警报,果然非常重视,让冉闵赶紧返回青州,主持边区事务,先安定后方,再同刘曜争雄。

冉闵把寿张交给夔安防守,并且让其从虎丘山的乞活军中招募士兵,一举两得,既解决了流民的饥荒,又充实了边防。而冉闵自己则如愿脱离了石、刘斗争的前线,率兵返回了青州,一心一意驻守北疆。

冉闵率领军队返回青州后,立刻行文各州郡,让其加强了边境的防御工事。

他深知石勒对鲜卑族的警惕,决定利用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