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和徐长风及诸将计议完毕,决定还是让鲁达及诸将留在泉城,可以就近机动支援边区各州。
而徐长风和白恩扎回衮州,通过影堂观察天下局势,为各州主将提供信息支持,而冉闵带着手下一万多骑兵,从济源口出发,重走当初追击郭龙的那一条路,回归济州,再伺机开辟地盘。
想到往昔,鲁达不禁十分感慨,当初冉闵凭借过人的胆识勇气,协助自己,仅带十几人,追回来了被郭龙带走的兵马,还顺势掌控了青州,现在这一整片区域,一直到济州,可以说尽在掌握中,这一切冉闵居功至伟。可他放下了这一切,又去掌握了大部分乞活军,并且先后取得了靳准和石勒石虎的信任,为边区的汉人将士和百姓一次又一次化解了刀兵之灾!难道汉人的气运真是集于他一身?
冉闵率兵经过济源口,黄羽飞和陆元等将领为其备上粮草、饮水,并盛情挽留冉闵在此整休,他们都是当初被郭龙拐带走的兵将,若不是冉闵和鲁达凭借武力和勇气,力挽狂澜将他们带回,现在他们不知道被郭龙送到哪个战场上当了炮灰,人在不在都不好说,心中自是对冉闵感激不尽。
而济源口原来的主将杜峰,更是直接升任为青州主将,得到重用。冉闵见他们心意拳拳,再一想反正也没急事,索性在此逗留闲居了一个月,期间,他让所有部队坚持操练,时刻准备着迎接战斗。
一个月后,冉闵继续率兵西行,所过之处,地方守将早就备好军饷粮草支援冉闵的骑兵,一路上,冉闵率领的军队受到了各地民众的热烈欢迎。他们为这支拯救了汉人命运的铁骑送上了丰厚的物资和食物。
然而,冉闵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与汉人的苦难,更加坚定了要为汉人争取生存和平等的决心。
在行军途中,冉闵不断思考着战略方针。他意识到,单凭军事力量难以取得汉人的地位,必须要建立汉人为首的政治权力中心。
于是,冉闵决定在到达青州后,与当地的汉族将领们共同商讨未来的发展方向。他相信,只有团结一心,才能真正实现汉人的复兴。
几天之后,部队到达青州,杜峰和丁少春早已率众将士出城相迎,并在城中官邸备好酒宴。冉闵拿眼一扫,发现很多将领是当初和自己一起追击郭龙的济源骑兵,这证明青州军已经被同化,可以放心作为大后方了。
酒宴上,冉闵与众将共商大事。他提出以青州为根据地,联合各种势力,组建汉人自己的联盟,包括江湖门派,商贾财阀,虽然暂时不竖立自己的旗帜,但好歹可以互相照应,为以后建立政权打下基础。众将纷纷响应,表示愿誓死追随。
随后,冉闵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一方面,他派人联络其他地区的汉人领袖,寻求合作;另一方面,他着手整顿军务,加强士兵训练。
在冉闵的努力下,汉人的力量逐渐凝聚起来。本身他就是边区的最高职务镇国大将军,所以很容易整合力量。所有将士都秣马厉兵,时刻准备迎接未来的变故,为汉人的生存和尊严而战。
经过再三考虑,冉闵决定把青州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在此驻兵操练,以待时而动。虽然再往前走到济州地理位置更佳,但守城主将米安毕竟是匈奴贵族,虽然说目前归顺了自己,但万一他反水,或者向石虎举报自己心怀异心,必然是个麻烦。
期间徐长风不断通过影堂传来各地的消息。呼延谟的大军以安阳为中心,与石勒在首都襄国集结的重兵成相持状态,都奈何不了对方。石虎率领三万人马游走于双方前线地区,想伺机攻取地盘,但收获并不大,因为呯延谟组织一支应急骑兵队伍,全部都是从长安过来的胡人部众,个个马术箭术极为了得,且勇敢善战。主将游子远,虽然文官出身,但治兵有方,颇有谋略,是石虎的克星。
冉闵向徐长风说了想把青州作为大本营,串连各地汉人势力的计划。徐长风知悉后,认为可行。但是一再告诫冉闵,要暗地里进行,千万不要自立旗帜,不然很容易招致石、刘、鲜卑等胡人多方攻击。暂时寄人篱下、托庇于石虎,壮大自身才最重要。
这段时间,算是冉闵出山以来最悠闲的日子。他问石虎发了个简报,表示自己己忙于整合边防势力,虽然大体上整合完毕,但是细节上有许多要善后,所以目前驻军青州整顿,石虎应允,让其安心处理边防事宜。
避过了上战场,冉闵把军中要务交给了随身的心腹将领张温、夔安等人,自己则常常忙里偷闲,回虎丘山与妻儿团聚。
冉闵的第二个儿子冉胤都三岁多了,看着两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在一起打闹、戏耍,妻子董昭文脸上往往挂着慈爱的笑容,每逢冉闵回家探亲,她总是变着花样炒几个可口的菜给丈夫下酒,她也知道这种团聚的机会很难得,说不定哪天冉闵就又要上战场。
除了回家,冉闵还偷闲抽空回了泰山宗门,带了礼物探望师父和婶婶庄知雅以及妹妹燕儿,燕儿已经长成十五岁的少女了,武功已经颇有功底,师父已经开始亲授武功了,而她的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