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接连经过两番血洗,空下来好几座豪华府邸,靳准也赏给冉闵一座府邸,并且安排了管家和下人。
看着自己的新家,冉闵忽然想起远在虎丘山的妻儿,若把他们接来,想必很高兴。但他深知万万不可接他们来,京城太危险了。
车骑大将军府搬到了皇宫中,靳准本人精通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此番在京城中得势,更是请了不少鸿儒出入皇宫,谈书论道,谋划国事。
因为这段时间比较忙,加上又刚搬入皇宫。靳准已经有几天没有和冉闵喝酒密谈了。但是他所做的几件事, 却令冉闵心中大为振奋,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汉人很快要站起来,自己的抱负快实现了。
那一天,攻占皇宫后,军士从皇帝刘粲的起居室中搜到了一方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由白玉雕琢而成。是秦始祖皇帝时,传承下来的皇权信物。上面用篆文雕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是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凭证,当初刘渊杀了晋怀帝,便窃据此宝,以天下正统自居。
靳准拿到传国玉玺之后,第一时间召来了礼部侍郎胡嵩。这胡嵩原来是晋怀帝时朝廷中的汉人官吏,刘洲造反后就投降了汉赵王朝。靳准命胡嵩立刻把传国玉玺送归江东晋朝,说只有晋元帝才配拥有它。胡嵩战战兢兢不敢接受,他怕靳准试探自己,他怎么也弄不明白,靳准作为一个匈奴贵族,持有传国玉玺后,目前完全有能力称帝,却拱手相让于晋廷,令人费解!
靳准见胡嵩不肯受命,大怒。当即拔剑杀了胡嵩。犹在思忖,再派合适人等送玺归晋,这时言官李良说传国玉玺极为贵重,怕人半路劫夺,不如暂放宫中,先遣人送二帝灵枢归晋。
所谓二帝,就是被汉赵刘氏皇帝所杀害的晋怀帝,晋愍帝,二人尸骨一直葬在汉赵。靳准点头应允。先修书一封,遣人送往江东晋元帝,上面写着:“屠各小丑安敢称王,乱大晋使二帝播越。今送二帝梓宫于江东。”随即派人护送棺木,晋元帝派太常韩胤接二帝棺木回了江东。屠各小丑指的是刘渊一族。他们出自于自匈奴屠各部。
冉闵目睹这两件事,确信靳准对胡赵刘氏皇族的否定,对晋朝汉人朝廷的推重,他的心开始安定下来,或许汉人重新崛起的时候快来了
一切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军师徐长风所料。十月份时,靳准的动作和徐长风预判的差不多,难怪这段时间没找冉闵喝酒密谈,原来在和谋士,鸿儒们商谈国家大事。
金銮宝殿上,靳准念了一篇文稿。总之就是说刘氏夺权乱国,祸害天下百姓,窃神器以自居,沐猴而冠。今日大将军靳准顺天应命,诛所有刘氏禽兽于平阳,拨乱反正,遥尊江东晋朝元帝为正统,行文天下各州府共告之,并将择时送传国玉玺回归晋朝。
随后,靳准又自封为汉天王,表示对汉室正统的追崇,也方便今后对北方整个中原地区的管理,至于原来的文武百官,依旧沿袭晋制称谓,各司其职。
一系列的政令颁发下来了,第一条就是招募流民,兴修水利,恢复农业,鼓励垦荒,让耕者有其田。冉闵知道,所谓流民,绝大部分是汉人,这个政策如果贯彻不去,北方中原整个汉人的生存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改善,礼会秩序也会逐渐恢复。
第二条政令是举孝廉,举孝廉是汉朝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的方式。被举之人不仅是要博学多才,更重要的是要有孝敬父母,清廉公正的美德。然后由政府直接任命重要的官职。举孝廉是察举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冉闵看来,靳准说复晋兴汉是落在实处的。反观刘氏皇朝,则是以军功累计升职的。一个是以道德为准绳来任命官职,一个是以杀戮,抢劫为标杆来定官职大小。二者相比,高下立判。冉闵看到这个政令虽然高兴,但也有隐忧,文明的人往往敌不过野蛮的豺狼,刘渊率五胡部众屠灭西晋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三条是开蒙学,在这个政令颁布时,靳准根本没提胡人或汉人,他只是提倡在有条件的地区,办些公学,让适龄儿童能粗浅的识文断字,冉闵曾听他亲口说过有教无类的话,自然能体会靳准的良苦用心,也知道这些举措对政府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靳准依然在做,可见他是一个真正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对此冉闵从心里是佩服的。
第四条在朝堂上推行儒家思想,讲究礼义廉耻,确立三纲五常。靳准不仅仅是如此提倡,而且是身体力行的。按说他此时入驻皇宫,操控天下实权,选些美女充实后宫无可非议。但是他并没有,就是连在当大将军时的妻妾家眷,在搬入皇宫后,都遵循着礼制。在靳准与人议事时,都自觉回避。显然是靳准平时的教育之功。
还有不少的新政条令颁发,都是为了促进生产,稳定社会,恢复民生经济而下传。
政令颁发后,半个月后绝大部分地方就有回复了。对于平阳政权的更迭,中原绝大部分州县都习以为常,他们只需要遵从中央的政令就行了,战火是不会烧到地方上来的,所以目前靳准还是在中原地区最有话语权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