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这是我们的观景平台!&34;安娜带着林澜走进一个巨大的半球形空间,激动地说,&34;等下就能看到鲸鱼表演了!&34;
观景平台像一个倒扣的玻璃碗,四周都是防爆玻璃墙。
阳光穿过200米深的海水,在平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几个孩子正趴在玻璃前,兴奋地指着外面游过的海洋生物。
&34;看!是小白!&34;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喊道。
林澜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看见一头纯白色的白鲸正优雅地游过。
它似乎已经和这里的居民很熟悉,还会凑到玻璃前,和孩子们打招呼。
&34;小白是去年从北冰洋救来的。&34;安娜解释道,&34;它的族群因为冰层融化失去了栖息地。萧叔叔专门为它们建了一个模拟极地环境的区域。&34;
&34;你们这里救了很多极地生物?&34;
&34;是的!&34;安娜骄傲地说,&34;不仅有北极的生物,还有南极的。企鹅、海豹、鲸鱼都有专门的生态区。爸爸说,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后的极地生物保护区了。&34;
林澜注意到平台上陆续聚集了不少人。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婴儿的年轻妈妈,还有穿着实验服的科研人员。大家似乎都很期待即将开始的表演。
&34;麦克教授!&34;安娜突然向一个坐轮椅的老人挥手,&34;今天感觉怎么样?&34;
&34;好多了,亲爱的。&34;老人慈祥地笑着,&34;今天腿不那么疼了。&34;他转向林澜,&34;您一定就是那位神秘的工程师吧?我听季凌提起过您。&34;
&34;神秘?&34;林澜挑眉。
&34;在这个基地里,&34;麦克教授眨眨眼,&34;任何引起萧先生特别关注的人,都会被视为神秘人物。&34;
就在这时,一阵悦耳的音乐响起。平台的灯光暗了下来,只留下几道柔和的追光。
外面的海水中,三头座头鲸缓缓游来,它们的动作异常默契,仿佛在跳芭蕾。
&34;那是露西、玛丽和杰克。&34;安娜小声说,&34;它们是一家人,去年在南极被困冰层时救下的。&34;
确实像一家人。两头大鲸护着中间较小的那头,时而翻腾,时而跃起,动作优美得不可思议。观众们发出阵阵惊叹,有人拿出终端录像,还有人激动地鼓掌。
&34;真美&34;林澜由衷地说。
&34;是啊。&34;麦克教授感慨道,&34;在这个末日后的世界里,还能看到这样的景象,真是幸运。&34;
表演结束后,安娜带着林澜去了另一个区域。
这里是基地的居民区,到处都是温馨的生活气息。
走廊的墙上挂着居民们的照片,记录着他们在这里的点点滴滴。
&34;那是我们的社区厨房。&34;安娜指着一个热闹的房间,&34;大家经常在那里一起做饭,交换食谱。喏,现在梅婶婶应该正在教新来的难民做面包。&34;
果然,透过玻璃能看见一群人围在操作台前。
一位慈祥的老太太正在示范揉面的技巧,几个穿着朴素的年轻人认真地学习。空气中飘着面包的香气,还有此起彼伏的笑声。
&34;梅婶婶是个面包师,&34;安娜说,&34;在伦敦开了四十年面包店。海啸来的时候,她正好在救援船上教难民做面包。后来萧叔叔就邀请她来这里当老师。&34;
转过一个弯,是一间宽敞的工作室。几个人正在制作手工艺品,有的在织毛衣,有的在做木工,还有的在画画。
&34;那是艺术治疗室。&34;安娜解释道,&34;很多幸存者都有创伤后遗症,做手工可以帮助他们平静下来。&34;
林澜看见角落里有个男孩正专注地雕刻着什么。走近一看,是一座微缩的灯塔模型。
&34;那是托马斯,&34;安娜压低声音,&34;他是个挪威渔民的儿子。海啸来的时候,他在灯塔上亲眼看着家乡被淹没&34;
林澜点点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痛,但至少在这里,他们找到了新的寄托。
路过一间教室,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安娜说那是语言课,新来的难民们正在学习各国语言,为了更好地交流。
&34;这里就像一个小联合国。&34;安娜笑道,&34;我们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居民。大家说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习俗,但都能和平相处。&34;
来到一个休息区,几个老人正在下棋。
其中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引起了林澜的注意——他的棋路很有特点,明显受过专业训练。
&34;那是王教授,&34;安娜介绍道,&34;曾经是清华大学的量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