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10集《妙法莲华经》(3 / 7)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6133 字 1个月前

,他是真实能够现出佛身出来。四地,他的特点叫做无摄受真如。前面的乐说辩才是摄持法义,这个地方是他心中不再摄受一切烦恼的现行,所有烦恼的活动他不再摄受,就是他对烦恼是完全破坏。为什么呢?因为“慧光如焰,深破迷闇,现身作佛,说法度生”。

这个四地的菩萨,他的智慧增长以后,他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他“深破迷闇”。这个迷闇就是取相无明。他对于无量劫来所累积的、人生经验的爱取的相状,而且是很深层的,又特别是俱生的这些相状,完全破坏了。他不再摄持任何微细的烦恼的现行。当然,一个人会起烦恼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没有一个相状执取,你不会起烦恼的,外境只是一个助缘。

第二个,他本身能够不再摄受烦恼,能够到没有佛的世界示现八相成道说法。因为他既有智慧又有禅定,然后累积的结果,就变成转不退转法轮,他能够现出佛身来说法。

(五)供养无量百千诸佛,难胜地。定慧转深,极难超胜。以神通力,遍兴供养。

这个难胜地,能够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他的特点叫做类无别真如。这个类就是种类。

类无别真如,就是说,我们讲一心三观,观照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其实一般来说不是同时操作。他一开始会把重心偏重在即空,就是破妄这一块。破妄破到第五地的时候,他的特点,他已经能够看到“生死涅槃等空华”,他连那个生死相跟涅槃相也破掉。破掉以后为什么叫难胜呢?因为他的内心,凡夫二乘很难超胜,他同时能用神通力来供养十方诸佛。

为什么叫难胜地?这句话什么意思?圣人是从凡夫的修行经验修过来,每一个人回家的路是不一样的。就好像我们一开始,从家里面一念不觉出来,离家出走的路也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人烦恼不一样。你看,我们一开始是一为无量,从一念真如的平等性,然后变成现在大家各打各的妄想,各有各的业力。那么现在逆向操作,无量为一。回家的时候,你回家的路跟他回家的路也各不一样。但是一般来说,除非极少数有善根的人,其他很少有人一开始就学《法华经》的。一开始都是修修无常观,修修空观,然后摸索了一段时间以后,才心甘情愿地开始——哦,原来要向内安住,开始启动一心三观。

也就是说,一般人都是修过方便门。即便他启动一心三观以后,他也会带有习气,他有爱好寂静的习气。所以菩萨即便从初地到二地,到了这个难胜地 ——五地之前,经论上说,他偶尔会怀念那种寂静涅槃的功德。也就是,虽然他的菩提心理智上告诉他要度化众生,但是他内心深处某种程度对这种寂静的快乐是有一点放不下的,在五地之前。

但是到了五地以后,他这个问题全部解决了,没有什么寂静不寂静的问题了。什么生死、涅槃对这个五地菩萨来说,那根本就不算个事,已经很难有人去超越他了。也就是说,他是超越了二乘的对涅槃的追求。当然,我们不能说五地之前他就一定会追求涅槃,但是他内心深处对这个涅槃的快乐是没有完全放下的。这个相状到了五地以后就完全破坏了,所以叫极难胜地,他已经是生死涅槃没有差别了。

(六)于诸佛所,植众德本,现前地。中道智慧,坚固现前。得实相本,能植众德。

六地的一心真如是怎么回事呢?唯识学给它一句话,叫无染净真如。前面的真如叫做类无别,就是它不生不灭。五地菩萨的一心三观已经能够破坏生跟灭的对立,这个六地菩萨更厉害,他不但是证得不生不灭,他还证得不垢不净。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染污相、没有什么清净相了,所以对他来说顺逆皆方便。如果这个众生必须用染污相来摄受,他也可以现染污相。所以,这个现前地就是无染净真如。

那么他的智慧呢?“中道智慧,坚固现前”,特别是空观。这个六地在修空观是一个指标,真正空观成就、成就无相行是在六地。前面的五地都还带有一点相状,还带一点虚妄相。真正无相行现前,那是六地,成就中道的实相本,“能植众德”。

当然,一个人的内心不断突破以后,他能够做的事情就更大了。你看他突破了生死涅槃,他根本就不在乎什么涅槃了,他就更主动积极地愿意来到人世间,度化有缘众生。他突破了垢净的问题,他在变现身相的时候,他的考虑就更多元化了,他没有所谓染净的考虑了。就是一个人内心更突破的时候,他产生的妙用就更大。

(七)常为诸佛之所称叹,远行地。二智方便,出过一切。广修利益,称会佛心。

七地菩萨为什么叫远行地?因为他是有功用行的最为边缘,他所证得的真如是法无别真如。前面是无染净真如,就是不垢不净;这个地方对垢净连微细的执取都没有了。前面是破除粗相的执取,这个是破除染净的细相的执取。二智方便,空观的智慧、假观的智慧超越前面。他能够更加广泛地修一切的利他的妙行,而且他所做的一切都能够得到佛陀的肯定,说如是如是,是满足佛陀的心意的。就是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