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集《妙法莲华经》(2 / 7)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5780 字 1个月前

点到十一点。

那么,在般若会上有两种情况,“钝根明共般若,利根明不共般若。”就是说,过去根机比较钝的人,这种人过去生《楞严经》《法华经》《金刚经》听得比较少,他可能只听到一切法毕竟空。如果利根人,如果这个人曾经学过楞严、法华,到了般若会上,他能够知道不共的、大乘的一心三观。他不但是证得空性,他还能够悟到现前一念心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他还能够悟到不空的这种真理,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的真空妙有的大乘的不二法门。所以这个《般若经》,天台宗给它一个通教的“通前通后”,是对的。

所以,佛陀等于是三阶段地来处理众生的障碍:第一个,处理生死业障;第二个,佛陀用功德来引导阿罗汉,让他觉得他还有进步空间;第三个,到了般若会上,彻底地讲到一切法无生,建立无所得的概念。

乙五、法华时

讲了这么多,当然就是为《法华经》做布局了。因为人生不能只是消极地破除障碍,你要开显你内心的功德。佛陀如果只消除障碍,那怎么叫做一切众生都能成佛呢?不是了生死而已。所以我们看第五个,佛陀正式开权显实,会三归一,讲到法华时。

五、法华时

深明如来设教之始终,具发如来本迹之广远。譬如正午,大地普照。约化仪名会渐归顿,约化法名纯圆独妙。出世本怀,究竟极谈,皆得作佛。

佛陀可以说是在阿含、方等、般若叫做为实施权,应众生的需求而开出了三帖药。到了法华会上,佛陀就把他自己的功德显出来了。说,诸位弟子!你不要以为我跟你们一样只是一个大阿罗汉,我是陪着你们成长的。佛陀把他内心的功德讲出来,讲了两件事,“深明如来设教之始终,具发如来本迹之广远。”

“深明如来设教之始终”,讲到佛陀的智慧。就是说,我告诉你无常观、告诉你空观,其实我的智慧不止于此,因为空观只是破障。我们还有即空即假即中,还有即假的,开显所谓的十法界十如是,开显功德。佛陀安住一念心性的时候,当下是即空即假即中的。所以,我们在法华会上可以看到什么叫佛陀的智慧。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什么是佛陀的功德。“本迹之广远。”就是说,诸位弟子!你不要以为我成佛以后就这样子跟你们过一辈子,然后你入涅槃,我也入涅槃。不是这样子的。佛陀真实的功德在于法身,那种不生不灭、永恒无尽的法身报身。你看到的丈六比丘相,那是佛陀示现的。佛陀不可能说是修了三大阿僧祇劫,经过那么长的积功累德,结果一生成佛以后,然后什么都没有了。不可能嘛!这么广大的因地只换来一生的成佛,不可能嘛!如果每一个人成佛只是三十岁成道,然后八十岁入涅槃,就四十九年,然后没了。如果是这样就没了,那谁走大乘佛法呢?那就修小乘法就好了,大家结果都是入涅槃。当然不可能!那这样就不公平了。一个人修三大阿僧祇劫,结果死了以后入涅槃;一个人就花六生的时间,成就偏空的涅槃,死了也入涅槃。那当然是不可能。所以,佛陀说,你们死了以后是涅槃,我还有广大的法身报身的功德,我来今生是示现的。

所以佛陀开始说明他的本门,他的本地风光。本门就是佛陀的法报二身,迹门就是佛陀这一期的、你看到的八相成道。所以,我们从《法华经》可以看到两件事:第一个,什么是佛陀的智慧;第二个,什么是佛陀的功德,而不是丈六比丘相而已。

这种功德跟智能最大的好处在于“大地普照”,它能够广泛地把前面的阿含、方等、般若的法门对接起来,叫会渐归顿,而且它让这种功德更加圆满。所以它是“出世本怀,究竟极谈,皆得作佛”。第三个是最重要的,“皆得作佛。”

诸位!我们都知道成佛之道。你要成佛,你一定要学两部经。你学般若经是不会成佛的,阿含、方等、般若叫做解脱,它跟成佛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成佛之道只有两条路:一个是华严,一个是法华。

《华严经》,对不起,它谈的是果地的功德,所以凡夫无分。因为它不是理观而已,它是要把功德创造出来。那么凡夫只能够走《法华经》的成佛之道。就是,我一方面务实地面对今生——阿含、方等、般若;或者我们净土宗叫持名——我想办法在心中把佛号创造出来,想办法让我对娑婆世界的业力降到最低,叫做外顺弥陀,内观真如。

所以《法华经》是不能单独存在的。我想你没有看到莲子单独存在,一定有莲花。所以《法华经》这第五时,应该是要排在阿含、方等、般若的下面,这样懂吗?它不是第五时,这个《法华经》应该放在权法的下面。

所以,这个《法华经》的思想叫做常同常别。学过《法华经》的人内心的世界是一样的,就是你把莲花——不管这个莲花是青黄赤白,是大朵小朵——你把莲花拨开来,莲子是一样。

但是它的方便是不一样。如果你喜欢拜佛,你就多拜一点;你喜欢打坐就打坐;你喜欢持名就持名;你说我喜欢观想,也可以。方便有多门。就是说,你喜欢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