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歌惑(1 / 3)

等吃完早餐以后,村长汪兴忠,竟然给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小包裹,里面放着的竟然都是一些颇为花俏的苗家衣服,以及精美的银器,甚至脂粉等小饰物。

我们都感到很是好奇怪,村长汪兴忠一个老汉,为什么会给我们准备这些东西。

不过,听到他解释以后,我们才知道他这样做的目的。

原来,我们即将要去的地方金花涧,是一处禁地,同时也是一个狐狸窝。

传说金花涧的狐妖,甚是爱美,喜欢一些花俏的衣物,或者苗家女孩子家打扮时常用的银器饰品,胭脂红等等小玩意。

村长汪兴忠给我们准备的这些东西,就是希望,我们尽量不要跟狐妖发生冲突,毕竟是进入它们的栖息地里,若是冒犯了它们,那狐妖一旦生气,后果是很严重的。

听了村长汪兴忠所说的注意事项以后,我才发现,这苗疆的狐妖,与我们中原地区,古代传说中的狐狸精,有些相似之处,却也有着不少区别…

在汉族民间传说中,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故把狐狸称狐仙。

同时,狐狸是狡猾的动物,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狐修千年而得九尾,因而古代有百岁狐修为美女、千岁狐预知未来等传说。其说源自上古之狐图腾崇拜,上古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族,均属狐图腾族。

能够修炼至狐神以后,法力高强,可幻化人形,最早是以祥瑞的正面形象出现的。《玄中记》提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狐在先秦两汉的地位最为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

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

还有人总结说狐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身材前小后大

,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时候头朝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

由此可以推论,狐在夏至汉两千多年的日子里,是生活得非常滋润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狐神才开始人化,变得法力无边,还获得了人的感情和智力。如葛洪所著《西京杂记》一书中,有古冢白狐化为老翁入人梦的故事。

《搜神记》一书内,谈狐的作品甚多,足见晋人喜谈狐仙,已成风尚。

到了唐代,狐仙小说依然盛行,像《任氏》、《计真》等篇开始大肆宣扬与狐有关的灵异事件。宋代,民间还出现了“狐王庙”。

明时,谈狐的作品渐少。至清代,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笔记小说又大畅其说。

《聊斋志异》更是集狐仙之大成,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蒲松龄笔下的狐狸精们,集人类全部美德于一身,成为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强调友谊、尊重真情,许多时候,反而比人类更可爱。

而狐狸精修炼,分有正道与邪道两种,修正道的是狐仙,一般吸食月华,天地灵气进行修炼,这狐仙一般不会去害人,反而还会时不时的帮助人类。华夏古代传说,狐狸可以修炼成神,而且可以施善报恩。因此关于狐仙的传说历代层出不穷。

而狐妖修炼的法门,则比较邪异,甚至有不少狐妖,甚至为了吸取足够元阳,凝聚内丹,而化身为美丽的女子,潜入人间,媚惑年轻的男子,与之欢好,然后伺机吸纳他们的精元…

正因为吸收精元修炼的方式,效果极其有效,因此狐妖的法力往往比狐仙还要高,而且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再者,若是受到攻击,狐妖必会报复,因此寻常的道士,根本不愿意招惹狐妖!

说起来,修炼的狐狸一族,无论是狐仙还是狐妖,都不是好惹的,因此,我们也暗暗祈祷着,能够安然进入金花涧,然后找到袁守真,就赶紧把他带回来,尽可

能的不招惹里面的狐妖…

收拾完毕以后,在卼娘的带领下,我们再度来到了那巴村的码头边。

在这里,已经有一艘乌蓬舟在等候着我们,驾船的,依然是那几名黑巫教的教众。

我们上船以后,乌蓬舟就缓缓的逆江而上,大概用了两个多钟头左右,我们就到了那巴村,大约30里外的对岸。

下了船以后,卼娘带着我们,沿河向前走了半个多钟头,然后拐上一个山坡,进入了一座林木茂密高山里。

山间凉风席席吹来,脚下的绿色,应和着满山的树藤,让人有种如入仙境般的感觉。

说真的,这里的风景真心不错…

我们一行人,在山脊上缓慢地行进着,不时驻足观察交谈。飘动的山岚围着奇异的山石,将话语声渐渐散播开去。

“这里风景也不错,就当旅游吧。”王聪聪拿出手机,一边拍照一边说道。

“彩云之南,处处仙境,果然名不虚传啊!”宗达奎也说道。

由于沿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