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们前脚刚出门吃饭,后脚赵南笙就回来了。
“奶奶,今天来这里的几个人去了哪里?”赵南笙转了一圈,也没看见楚顷颐和母亲几个的身影,转身要走时,看见院子拐角的枣树下一个老太太正在假寐,犹豫了几秒,赵南笙还是走上前问了一句。
但是老太太尽管睁开了眼,却是面无表情,更是没有作任何回应。
以为老太太没听见,赵南笙提高声音又问了一句。
老太太依旧没说话,伸出手比划了几下,赵南笙看的云里雾里,就此作罢,只好等在家里。
老太太见他不再问,指了指旁边的小木凳,随即又闭上眼躺了下去。
赵南笙道过谢后紧揣着怀里的帆布包坐了下来,心中却在想如何送给楚顷颐会显得不尴尬。
当着大家的面拿出来,不知道众人都作何思想,但是偷偷给她,免不了又引起一些闲言碎语,一向智慧的赵南笙此刻却犯了难。
想跟老太太这边讨点主意,但看她是个不会说话的人,一系列动作比划下来,赵南笙愣是没看懂一句。
正屋里,吴老太太也准备小憩,听到院子里有人说话的声音,便倚在门框上看了几眼。
只见一个穿的干干净净、相貌周正的小伙子正和自己的表妹打听着事,本不想管,但自己的表妹实在开不了口。
咿咿呀呀半天,看的她都着急。
“你找哪个,小伙子?”
赵南笙听见有人问话,赶紧转身,看到院子不远处的上房门口站着另一位老太太,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
总算找到一个能交流的人,赵南笙把跟聋哑老人说的话又讲了一遍。
老太太秒懂,他是来寻那丫头一行人的,便告诉他他们出去吃饭了,差不多十几分钟就能来。
“你是他们什么人呐,小伙子,从哪里来的?”在把赵南笙迎进屋前,老太太觉得有必要问清一些情况,比如他是哪里来的,干什么的,和要找的人什么关系?
“奶奶好,我跟他们一个村的,其中有个中年女人就是我母亲。”赵南笙立马站的端端的,笑意盈盈地回答道。
“哦,那妮子叫的赵姨是你妈妈啊,怪不得呢,进屋里等吧,小伙子,外面蚊子多。”和楚顷颐投缘,老太太“爱屋及乌”,对赵南笙也有了好感。
赵南笙道谢后,抱着布包走了进去。
“奶奶是和外面那位奶奶一起住的吗?”坐了几分钟,赵南笙看到这家里除了老太太和那位聋哑老人外,再没有其他人出没,有些好奇,随即问道。
“是呐,那是我表妹,这里,”老太太边倒水边指着耳朵说道,“听不见,会看手势,但你大概也不会,现在我们俩住,这妮子来,热闹了。”
赵南笙接过老太太递过来的水,从她眼睛里看出了满意的神色,不由得一笑。
看样子楚顷颐把这老太太哄得比较开心,以后相处起来也会比较舒服。
这边赵南笙箫边等人边和吴老太太聊起了天。
楚顷颐领着父母和赵母,四碗刀削面下肚,几个人同样坐在小摊上聊着天。
摊主是一对三十多岁的年轻夫妻,正赶上午饭时间,他们忙的热火朝天,虽然卖的只是三四种家常饭,但正好对人的胃口,并且价钱也让人好接受,因此,这家小摊比其他几家都要火爆。
他们六个人,只花了两块钱,一顿午饭算是已经解决。
“兄弟,这生意好啊?”来的人基本都吃上了饭,两口子才得以喘口气,楚国然趁机搭起了话头。
“还可以,大哥,养家糊口么。”摊子老板一抹头,笑呵呵地应道。
“这生意完全行的,你的饭味道也好。”段小云和赵母也随即点点头。
这年代,大家还没有用大油大料做饭的习惯,因此上,饭菜的味道不会太冲。
“凑合着做,就几种家常面食,您几位都吃饱了没?”老板是个热心肠的,大家身份都相同,更会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饱的很,这饭量大,也不油腻。”楚国然倒是说了个实话,他很少吃城里的饭,当然,更能说服人的理由是没钱。
吃不饱饭的年代,谁会拿钱去城里“改善”生活,这是想都不敢想的。
听到“不油腻”几个字,楚顷颐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这摊子上做饭的油和调料是哪里买来的?
刚想着就开了口,但见人多,也不好直接问人家生意上的事,做生意的人还是很忌讳别人打听这些事。
楚顷颐只好笑嘻嘻地挨着摊主老婆坐下,“嫂子,你们这油哪里买的呢,真香,我想给家里买些。”
“妹子,家里吃的都是胡麻油,就放那么点,你还能买多了不是?”这女人看着面相老实,却也是个聪明人,并没有直接回答楚顷颐的问题。
“嗯,家里确实吃不了许多,这不是尝着这味道好,想买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