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此时还不知道,明军、燕军、鞑靼,已经在战场上打成了一锅粥。
此时,朱允熥正在修罗场一般的鹿野原上巡视。
这也是半个多月来,朱允熥第一次走出那座巨大的营寨。
明军将士在这片土地上与鞑靼人浴血厮杀,终于取得了胜利。
李唯义在朱允熥身边大声禀告:“陛下,鞑靼人已全军崩溃,他们六万大军,被咱们直接干掉了三万五千多人!超过一半啊!陛下,咱们这是打了大胜仗了!”
喜形于色的李唯义是真的高兴,以至于连“咱们”这样的称呼都脱口而出。
这一战,鞑靼人精锐尽失,光是直接战死的就有三万多人。
剩下的鞑靼人拼命逃窜,但他们没有粮食,没有草料,能够顺利回到家乡的不会太多。
“前面的将士们回报,说缴获了不少好东西……”李唯义喜滋滋的说道:“鞑靼军营里,粮食和草料堆得像小山一样,金银一箱箱的,都来不及带走!”
朱允熥脸上毫无喜色,他叹了口气轻声问道:“唯义,将士们死伤了多少?”
李唯义脸上的兴奋变成了苦涩。
“具体数字还没出来……”李唯义低声说道:“不过末将有个大致的估算……咱们这边的将士,战死的有四千多人,伤残的有一千五百以上,民夫的死伤不下三千人……”
朱允熥的心情沉甸甸的。
一战功成万骨枯!
虽然明军打了胜仗,但却死伤五千多人。
朱允熥前世看战争电影的时候,觉得类似“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阵地”这样的话特别有气势。
知道现在,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战死在朱允熥面前,他才明白过来。
这就是战争!
光是在鹿野原这个地方,明军死伤五六千人,民夫死伤三千,被掳掠的百姓死伤六七千人,总数已经超过一万五千。
而鞑靼人的死伤更是大明的三倍以上。
短短半个月,几万人就永远死在这里了。
朱允熥走了几步,他转头向李唯义问道:“鞑靼可汗有下落了吗?这帮战争贩子,朕要把他们一个个活剐了!”
战局逆转之后,朱允熥就一直在关注鞑靼营地的方向。
鹿野原这边打得天翻地覆,鞑靼可汗绝不可能带着一点点最后的力量投入战场。
果然,朱允熥看到鞑靼人撤退了。
明军这边杀透鞑靼人的营地还需要时间,估计等明军追过去的时候,鞑靼人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朱允熥对鞑靼可汗的追杀,不报太大希望。
结果第二天早晨,朱允熥得到了好消息——鞑靼可汗死了!
朱允熥惊讶的看着过来报讯的信使:“死了?呃,鞑靼人是猪还是乌龟,怎么让他们先跑两个时辰,还被追上杀了?”
在场的众将也是差不多的感想。
鞑靼人不缺马,既然可汗存心想逃走,那是很难追上的。
两个时辰,足以让鞑靼可汗跑出七八十里,人困马乏的明军怎么可能追得上?
那个信使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陛下,鞑靼的残兵在深井镇一带被燕军追上,双方打得不激烈,好像鞑靼人还派了使者,跟燕军在谈判。”
朱允熥拿着地图看了看,心中恍然。
古代行军打仗,骑兵看似可以纵横驰骋,但其实还是有迹可循。
鞑靼人的战马多,是一个优势,也是一个限制。
因为战马除了需要豆料草料之外,还需要用水。
战马在饲养的时候,如果不长途奔袭、也不作战,一天要喝二十到三十斤水。
如果是战争时期,马匹一天要喝五十到七十斤水,此外还需要洗刷用水。
这么大的用水量,骑兵行军的时候通常不会距离河流太远。
鞑靼可汗的逃走也不例外。
原本鞑靼可汗打算穿过树林北上,然后沿着永定河上游逃走。
结果朱高熙、朱高燧兄弟俩带着燕军追上来了。
双方小战一场,因为兵力相当,所以谁都没占到便宜。
鞑靼宰相阿鲁台还派人过来劝说,表达了鞑靼人与燕王朱棣的良好情谊,并向朱高熙兄弟俩晓之以理——鞑靼人要是被灭了,明军肯定会乘机把燕军也干掉。
只有让鞑靼人的残兵败将回到草原,才能帮燕军牵制明朝皇帝。
朱高熙兄弟俩本来就没有决死一战的雄心,被阿鲁台这么一说,还真有点意动。
就在这时,陈校尉带着两百多明军杀到了。
以陈校尉这种性格粗豪的猛将,二话不说就冲过来厮杀。
鞑靼人这边正在和燕军谈判,冷不防遇上一支明军出现,而且还从背后杀了过来。
两面夹击之下,鞑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