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侍从立即上前,颇为不情愿地对周康和刘安说:“请两位随我出去。”
周康深感失望和惋惜,但知道自己此刻已无法挽回局面,只得跟随侍从走出大堂。
他心中虽感苦涩,但更多的是一种觉悟,明白自己所想推行的改革,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艰难的道路要走。
刘安也面有愧色,轻声对周康说:“周大人,看来我们今日是白来了。”
周康黯然点头:“不,这一行未必是白来的。至少让我明白了,改革的道路何等曲折,需要多么慎重。”
周康被撵出大堂后,本应羞愧下台,但他反而悍然转身,一脸怒色地盯着苏之询。
他高声反驳道:“先生,何来这般偏见,视女子如何?难道女子不是人,不能有大志?岂能只在家中相夫教子,而不能出外为国家做一份贡献?”
苏之询被周康的话稍微一愣,但很快恢复了平静,冷冷地说:“周大人,你这番话是要反天理、逆祖训吗?”
周康怒道:“反天理逆祖训?我只觉得这些条条框框都是人定的,凭何女子就不能打破?!”
苏之询哼了一声:“既然周大人这般执着,何不用诗言志,让在下见识见
识你的水平如何?”
周康一笑:“好,那我就作首诗,以表达我之所想。先生不妨听听。”说罢,
他开始吟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周康诗作毕,一时间大堂内静如止水,所有人都被他的诗深深打动,即使是冷峻如苏之询,也不由得面露凝重之色。
周康继续道:“先生,这便是我对女性能否出任官职的回应。
木兰替父从军,何尝不是一种担当?她能为国家,为百姓做出贡献,难道就因为她是女
性,就应该被贬低吗?”
苏之询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周大人的诗作确实出色,意境高远,但这并不能改变我对女性不能当官的看法。
诗中木兰替父从军,是因为无兄长,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不能作为女子宜当官的论据。”
周康叹了口气:“苏先生,你我观点不合,今日此行,我也只能说是白来一趟了。”
苏之询道:“周大人不必气馁,君子和而不同,我虽与你观点不合,但还是欣赏你的才学和为百姓做事的决心。”
苏之询的眼神从最初的不屑慢慢转变成一种难以言喻的惊叹。他眼前的这位年轻大人,虽然言辞激烈,但所吟之诗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这首诗,是周大人您所作吗?”苏之询终于打破了沉默。
周康看了苏之询一眼,淡淡地回应说,“先生眼前所见,耳前所闻,岂能有假?这便是女子从军的故事,我只是依据事实而作的诗罢了。”
苏之询更是惊讶,他抿了抿嘴,陷入了沉思:"这等事迹,倒是我平生未有听闻。不知周大人从何得知?"
周康轻轻一笑,不露声色地说:“这些年来,江南水乡、山川之间,虽多困苦
与灾难,却也不乏英勇与智慧。
故事发生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只是因为她是女子,便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苏之询聆听周康的解释,面色由惊讶转为凝重,最后呈现出一种深思的神情。
“若真如周大人所言,那这便非同小可。我初时以为周大人违背祖训,视为不妥,但现今想来,或许有些事,确实值得我们去重新审视和思考。”
周康心中微感欣慰,但还是保持着一种庄重的态度:"苏先生若能转变观念,那便是我这一行最大的收获。
诚然,改革总会遭遇阻力,但我相信,真理总在少数人手里,只要我们坚持,总有一天会让更多人明白。”
苏之询默默点了点头,然后微微一笑:“周大人之言大有道理,我还需要时间去深入思考。
不过,今日此会,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明白,即便是固守传统的我,也不应该将自己局限于一种固定的观念里。”
周康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他和刘安点了点头,转身准备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