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康的府邸里,屋内灯光照得明亮但并不刺眼,照亮了周康书房内的每一个角落。梧桐木制作的书桌上放着山水画、墨盒以及一堆狼毫笔。
周康正专注地低头查看一份初稿,这便是他对女子从政为官的规划。然而,他的眉头却紧锁着,因为他很清楚,这份规划还有诸多漏洞和不足之处。
"大人,大事不妙!"一个侍卫快步走进书房,打破了周康的沉思。
周康一听,脸色微变,沉声道:"出了什么事?"
"大人,朝堂上出现了波澜。皇上的诏令已经传到群臣耳中,现在大家都在议论纷纷,炸成了一锅粥!"
周康一听,立刻知道事态严重。他心里明白,皇上的诏令以及自己负责这项工作一旦被暴露,必然会在朝堂上掀起巨大的风浪。
"你们两个立刻过来!"周康一挥手,陶圆圆和王馨随即进入书房。
"大人,您找我们有什么事?"王馨礼貌地询问。
周康简短地解释了一下情况,然后认真地说:"这次事情非同小可,你们必须全力协助我,细致入微地审查这份规划。"
陶圆圆和王馨心知肚明,周康的重任是肩负着多少女子的前途和社会地位的变革。她们
立即拿起规划仔细地查看。
陶圆圆首先说道:"大人,我觉得关于女子从政为官的标准与资格应当更为明确。我们不能让那些反对者有机可乘。"
王馨补充道:"确实如此,大人。我认为我们应该设置一个短期试行阶段,以此观察成效。这样,即便有不足之处也可以在正式推广之前加以修正。"
周康听了两人的意见,非常赞赏。他站起身来,走到窗边,俯瞰庭院内的古樟树。叶子已经开始泛黄,飘在微风中,仿佛在告诫他时间紧迫。
转身回到书桌前,周康重新拿起毛笔,开始修订规划。
"好,这样改应该更为妥当。"周康终于长出一口气,将笔放下。
一周后的朝堂,压抑到几乎可以触摸的紧张气氛中,周康踏进了大殿。他穿着一身素净的官袍,腰间的玉带和佩剑也显得异常低调,仿佛是故意要减小自己引起的注意力。然而,这一切都未能减少他面临的压力。
王石,三朝元老,身经百战的老臣,在群臣中位列前茅。
他用尖锐的目光扫过周康,那眼神仿佛要把他穿透。然后他恭恭敬敬地向皇帝施了一礼,声音沉稳地说:"皇上,臣有本启奏。"
皇帝挥了
挥手,意味深长地说:"王石,你有何事要奏?"
王石恭敬地站起身,却突然语气转为尖锐,一改先前的温文尔雅,怒气冲冲地指向周康:"周康,你这样做是何居心?
竟然敢越俎代庖,为女子从政制定规划,你这是何等荒唐,直接冒犯了我大朝的法度和礼制!
难道你以为皇上对你的宠信就可以任意妄为吗?"
整个朝堂一时哗然,群臣们的眼光都聚焦在周康身上,想看他如何应对。
皇帝默不作声,他不能公然支持周康,因为这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项改革,更是对整个封建制度的挑战。
周康深知,这一刻他是孤军奋战,没有任何人的支持。他微微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走到中央,朝着皇帝和王石施了一礼。
"臣接受皇上之命,对于女子从政为官一事进行规划,固然此举与朝廷既有之制有所出入,但请诸位思考,是否我们的制度就一定不能有所改变?"
王石冷笑道:"周康,你是在怀疑我大朝的法度和礼制吗?"
周康平静地回应:"非也,臣不是在怀疑,而是在质疑。臣认为,女子同样有从政为官的能力和资格。
限制她们仅仅是因为性别,这不仅是
对她们的不公,也是对我大朝才子之资的一种浪费。"
王石更加怒气冲冲:"你!你竟敢如此妄言!"
周康则更加坚定:"礼制法度固然重要,但时代在变,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此番规划,虽然初稿尚有不足,但绝非儿戏。请皇上和诸位大臣明察。"
周康站在那里,面对着王石与其他高傲的大臣们,他感觉自己仿佛是处在一个暴风雨即将来临的中心。
他知道,面对这样的反对与压力,只有坚定地站出来,说出自己的观点,才有可能有所突破。
周康先是毕恭毕敬地朝皇帝行了一个礼,声音清晰地说:"皇上,微臣有言在先,望皇上明察。"
皇帝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周康接着转向王石,他行了一个平等但毫不卑微的礼,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言辞恳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王老爷子,女子从政为官一事,的确是我代皇上全权负责的。
然,这一改革,并非臣子一时兴起或是受宠妄为。它是出于对现状的深刻反思,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