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回京解难题(1 / 2)

马车继续前行,穿越了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最终停在了周康家的府邸前。

下了车,周康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走进府内。他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可能是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政治局势。

但无论如何,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推广水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还有更多要做的事。

"水稻成功了,接下来就是稳固地位,然后推动更多的改革。"他心中暗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了府邸,开始了新一轮的挑战和斗争。

周康刚刚走进府邸,便听到家仆通报,一名文士名叫李真,特地来访。

李真,京城里一位声名在外的才子,通晓经史,却也喜好诗文。

"请李公子进来吧。"周康对仆人点了点头,然后走到了府邸的接待厅。

不一会儿,李真便被引了进来。他身穿青袍,文气十足,与周康见面后便行了一礼。

"周大人,承蒙接待,实在是荣幸之至。"李真恭敬地说。

"不必多礼,李公子,听说您对我的江南之行颇有兴趣?"周康温和地笑了笑。

"确实如此,大人。我有亲戚长居江南,他们原本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然而,自从大人去了江南推广水稻后,我收到的信中

,对大人的赞美之词几乎占了全文。"李真话里带着一丝惊讶和敬意。

因为他有亲戚久住江南,生活贫苦,李真本打算去江南看望一趟顺便接济一下,

可他收到的下一封信里从原本的怨天尤人民不聊生一下变成了通篇赞美周康的诗文,可把李真吓了好一跳。

周康听后,心中不禁微感欣慰。他说:"实则不然,推广水稻只是解决食物短缺的一种手段,更根本的是需要解决结构性的问题,比如土地、教育普及等。"

李真对周康的见解十分赞同,接着问:"大人接下来有何计划?"

"我计划先向皇上汇报这次江南之行的情况和成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如果一切顺利,我希望能够把这次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百姓受益。"周康详细地解释了自己的计划。

李真听后,赞不绝口:"周大人,您真是一心为民,令人敬仰!"

"敬仰或许过了,我只是尽我所能而已。"周康谦逊地说。

李真在心中暗想,这位周大人不仅才智出众,为人也是如此谦逊,真是难得一见的人。

在前往周康府邸的路上,他对这位在民间极受好评的周大人心生疑惑。

即使他的亲戚

用赞美之词堆砌在信件里,但李真不能完全信任。

他知道官场险恶,表面的荣誉往往掩盖了黑暗的一面。这次,他决定亲自来探一探周康的真正面目。

进府之初,李真特意拦住了周康的轿子,试图观察他的反应。

周文,那位一直陪在周康身边的得力助手,他面露不悦,气势逼人,仿佛要将前来冒犯的李真扫地出门。

李真当时心中有些后悔,但在这关键的时刻,周康却摆了摆手,示意周文不必计较。

这一幕让李真对周康刮目相看,原来这位大人果真如他亲戚所说,既仁慈又不失威严。

"周大人,刚才的小动作,是我有心来试探您。看来您果真是个心胸宽广、仁慈的人。"李真忍不住坦言。

周康微笑了一下,然后说:"李先生,人在做,天在看。我做事只问心无愧,至于其他,自有天道鉴定。如果我的行为能赢得民心,那是因为我所做的事本就值得。"

李真心头一震,周康的话让他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误。

解决完李真的问题,周康便急急忙忙进了宫。

周康迈步进入宫廷的金碧辉煌之中,高悬的红木梁上雕刻着瑞兽与云彩,似乎在低语着这一刻的庄重。

皇帝

看起来仍然是年富力强,他坐在龙椅上,手持翰墨,正批阅着厚厚一叠的奏折。闻得宫女报告说“周康觐见”,皇帝朗声大笑,放下手中的羊毫笔。

"爱卿,你在江南的打好名声,朕在这京城之中都有所耳闻啊!这次做得不错,值得奖赏。"

此言一出,氛围一时和煦起来,但周康却未有丝毫激动之色,依旧肃立于案前,脸上带着一丝严肃。

"皇上,臣有本启奏。"

皇帝见状,立即收敛了笑意,挥手示意其他大臣退下,眉头轻皱。

"何事让爱卿如此严肃?说吧。"

"皇上,臣在江南视察时,发现虽然水稻推广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还有许多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为了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臣已经和多地的府县官员取得了联系,并计划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皇帝聆听后,目光越发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