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闹灾地方还是很多的(1 / 2)

其他上了三十岁的就比较郁闷了。只能是继续干活,希望出去之后皇帝说话算话,给他们找个老婆。

这次御林军整编,不但是从他们这些俘虏里面选人,更是还从全国各地都选人,当然主要都是北方。

像是人口众多,压力大的河西,几乎数次抽调壮丁,甚至迁移去往河东,还是压力大。

那么土地比较贫瘠,但是人口众多,也是历年以来,最是闹事的地方。

百姓都吃不饱,不可能不闹事的,经常都是聚众谋反。

动不动就是攻城陷阵。把当地官府弄的很头疼。

接连这么多次的招兵,还是无法解决当地人多太多的问题。

就算是方东耀在下狠手,还是很多百姓吃不上饭去当土匪。

内阁也是拿着河西方向没办法,随便方东耀怎么折腾吧。

反正历年都是河西那边朝堂上吵吵多少天,让蓝水关的官兵镇压,要么就是当地官府诏安之类的。

或者挤点粮草过去救济,这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今年好很多是去年方东耀强行的推广玉米番薯,一些好的地区总算是百姓有吃的了。

在加上全道免除所有赋税,更是组织百姓挖掘水渠。

已经算

是非常不错的现象了,但是今年又是干旱,实在是老天爷不给饭吃。

那只好继续去当地招兵,以及迁移百姓去往燕山关方向居住。

燕山关那么多的空地,足够很多百姓生活了。

方东耀就组织人手,大批量的迁移,从山海关大战一结束,就开始组织行动了。

可是很多百姓不想离开,他们如果去河东吧,有些人还能接受。

但是去燕山关,听说那边常年打仗,死了很多人,好不容赶走了突厥,让我们过去?

据说当地人都死光了,如果我们过去了突厥在来怎么办?

这不是我们也得死么?那不去。

或者是故土难离,不想离开家乡。

最后折腾那么久,老少都有的才十几万人,让方东耀也是头疼的没办法。

好在燕山关的也来招兵,毕竟燕山关八个军损失很大,更惨烈的,一个军才剩下了几千人。

不来这边招兵也没地方去啊。毕竟人家山海关还有个河北撑腰呢。

当地不缺当兵的,但是他们燕山关已经是空荡荡的了,很多活着艰难的百姓,为了口吃的。

为了一家人能不饿死,只好去入伍,陆续补充燕山关的兵源问题。

而当地百

姓最喜欢的就是御林军来招兵。

因为御林军待遇好,都是皇帝的亲兵,他们都来找招兵好几次了,不但是给安家费,军饷也充足,不会克扣。

甚至还有当地走出去的人,当了军官给家人写信的。

所以御林军大量招募的士兵,多半都是河西的。

御林军不缺兵源,各地都经常闹灾,他们随时可以补充。

甚至把各个军里面曾经战时为了补充兵源,把很多各地的普通士兵补充了进去,只是勉强训练了一两个月就上战场了。

根本都不行,素质差劲的全部剔除出去,就从新兵营里面换好兵。

从四月份,御林军已经接连的整顿,到了八月份,从新兵营里面一批批的走出来的新兵,不但是替换了表现不好的以前各道的普通防守兵。

更是挨个的扩充了不少,连骑兵都扩充了五万,还不算他们内部的杂兵。

杂兵都是剔除出去的当地普通防守兵,他们估计战场上表现普通,但是干杂活问题不大。

专门伺候战马去吧,或者是被安排进后勤,以及军工团,就连残疾人都可以被安排的养鸡鸭,有的是地方安排他们。

还有就是淮南方向,那边老发

洪水,今年又发洪水了。

当地的巡抚累的头发都白了,他要看着河堤,更是还要去给前面军队送军饷,还要照顾受灾百姓 。

简直成了一个婆婆,当地的官员也是被他折腾的够呛。

我管你是布政使还是按察使呢,都给我钉在河堤上,哪里出问题了,那就是你的问题。

人家巡抚有这个权力,他们在不满也只能是憋着。

但是这样还是不够,巡抚数次的找皇帝要物资,要钱粮,你只免除淮南也不够啊,受灾百姓多啊。

修补河堤用的人也多,耽误农忙啊,被淹没的土地也没办法种庄稼,你必须给东西。

楚杰也没办法,也尽量帮助淮南,而且还去受灾区域招兵,尽量安抚。

御林军已经扩充到了差不多四十万人了。

他都压力很大,好在战兵并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杂兵,这还不算军田里面忙碌的呢。

他们没军饷,只是给军队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