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道:“世勋,你的确犯下了大错。你的错,不在于当年私放允炆!而在于明知有人要谋反,却不禀告朕!若不是那个叫王瑜的总旗举发。朕现在恐怕已经身陷不测之地!你用自残的法子,想要逃避这件事。逃避就是罪!若换作你爹,他一定会禀告朕有人要谋反!根本不会在意会不会因为二十年前的旧事受到牵连!”
常世勋叩首:“臣知错了。请皇上责罚!只是请求您放过常家上下。只杀臣一人!臣甘愿领受凌迟酷刑!”
永乐帝道:“凌迟?朕凌迟你作什么?常家自吴王府时期就为朱家效力。五十多年了,快一个甲子了啊!朕就算看在你爹的面子上,也不会杀你。你别忘了,从皇后那一脉算,你还是朕的内侄呢!你娘宋盼儿,当年更是在吴王府里抱着朕长大的。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朕免去你莱州伯的爵位,革除一切官职。你回家去,老老实实的当个草民,做个孝子。为你爹养老送终吧!”
常歌父子听了永乐帝的这一席话,心中俱是狂喜!简直有种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随后平安离开还阳的感觉。
父子二人齐
齐叩首:“臣谢主隆恩!”
永乐帝微笑着对常歌说:“常歌,你是不是早就盼着你儿子当个草民?朕对他的惩处,在你看来更像是一种恩赐,对嘛?”
常歌实话实说:“皇上英明,是这样。”
永乐帝道:“罢了。快天亮了。朕也累了。你们都下去吧!”
常歌父子回了常府。
一进府门,常歌便将常世勋拽到了书房。
常歌质问儿子:“你当年是怎么想的?幸亏皇上现在对朱允炆没了杀心,甚至生出了愧疚之心。否则,等待常家的就是万劫不复!”
常世勋苦笑一声:“十九年前儿子还年轻。总觉得降了当今皇上是背主求荣。朱允炆又是咱家以前的主子。我实在不忍将他抓起来送给皇上。因为一旦他落到皇上手里,就是个死!”
常歌叹了声:“唉。是啊。如果是换做我,可能我也会对他网开一面。”
常世勋道:“鬼知道那时赵王在北平多么神通广大。竟得知了这件事。他要挟了儿子十九年。儿子这十九年来,每日都会做噩梦。梦见赵王用此事要挟我,让我跟着他谋反。今日在皇上面前把事情说清楚了,儿子也释怀了
!”
常歌道:“再大的仇恨,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消失啊!朱允炆逃离北平后,下落在何处?你知不知道?”
常世勋道:“不知道。后来赵王派人围了他居住的小庙,已经人去庙空。”
常歌坐到椅子上:“我看皇上继续让胡濙寻找朱允炆。并不是想杀他。而是想在殡天之前再见侄子一面。这样也好,疖子不挤不出脓。若不是皇上装病,引蛇出洞。赵王上套,谋划叛乱。你还要继续背负着这个秘密煎熬度日。现在好了。你成了草民一个。对咱常家人来说,当个草民就是最大的福分!”
赵王谋反未遂案,就这样被永乐帝冷处理了。除了有限的几个人,其余臣子皆不知这件事。
有些人,是属贱皮子的。挨了打不知道疼。
两个月后,鞑靼首领阿鲁台再次率部众滋扰大明边境。
永乐帝知晓后勃然大怒!他调集了十五万兵马,先至宣府,准备发起第四次御驾亲征!
与此同时,一直在外寻找朱允炆下落的胡濙回京。得知永乐帝身在宣府,他骑着快马赶往宣府。
在宣府的兵马大营中,胡濙找到了永乐帝。
胡濙来到了永乐帝
的大帐前。皇太孙朱瞻基此次随驾出征,手持宝剑在帐前亲自值夜。
胡濙跪倒:“臣拜见皇太孙殿下。臣有十万火急之事,要禀告皇上。”
朱瞻基道:“皇祖父已经就寝了。有什么急事,明日一早再奏不迟。”
胡濙拱手:“皇太孙,这件事等不了一夜!”
朱瞻基不悦:“皇祖父这几日一直在调兵遣将。已经一天一夜没睡着了。此刻普天下没有比他老人家好好睡一觉更大的事!”
胡濙无奈,只得朝着大帐里喊:“臣胡濙,有要事求见皇上!”
朱瞻基连忙捂住胡濙的嘴:“你喊什么?”
就在此时,大帐内传出永乐帝的声音:“胡濙来了?让他速速进帐。”
胡濙是半夜进的大帐。一直到天明军营鸣了四鼓,才走出大帐。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记载:“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帝至是疑始释。”
自这一夜后,永乐帝再也没有跟旁人提过“朱允炆”这三个字。没人知道胡濙跟永乐帝说了什么。也没人知道朱允炆的最终下落。
永乐帝似乎没了一块心病。
朱瞻基为
表孝心,一直持剑侍立在帐外。后半夜时,他困得不行。迷迷糊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