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会试南北榜案(1 / 2)

锦衣长歌 刘可乐 1043 字 1个月前

刘三吾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在他看来,人分黑白,事分对错。在本此科举的阅卷环节上,他没有犯任何错,是无罪之人。无罪之人写什么请罪折?

常歌办了三十多年皇差,最头疼的就是对付刘三吾这样的心胸坦荡之人。对付那些小人、怕死鬼,他可以威逼、利诱。对于心胸坦荡之人,他无从下手。

常歌劝刘三吾:“刘学士,此次开科取士,已经酿成了南人、北人之间的对立。必须要有人退一步做出妥协认个错,安抚北人的情绪。皇太孙让我转告您,您上了这道请罪折,他不会给你实际的惩罚,顶多下谕令训斥几句也就罢了”

刘三吾打断了常歌:“退一步?我八岁开蒙,寒窗苦读十年。历任前元的县教谕、府学司、省提举。再到大明的左赞善、侍读学士、掌院学士我进一步有多难啊,凭什么让我退一步?无罪而请罪?这不成了是非不分?北人有情绪?那是他们学业不精,咎由自取!我做主考这些时日,从始至终都遵循着公平二字。从未徇私舞弊,更无刻意打压北人的行为!”

三吾的话将常歌辩驳的哑口无言。其实常歌蛮喜欢眼前这个坚持原则的老头。

刘三吾又道:“我已经八十六岁了,还能活几年?我不可能在临死前自己损毁用一生积攒下的清誉!东莱伯,请回罢!”

常歌无奈,只得拱手道:“刘老学士,那我先回东宫复命。”

刘三吾不肯放弃原则。朝中掀起了一股惊涛骇浪!

北人的利益受到了所谓的“损害”,朝廷之中的北人官员即便清楚内情,也得为北人出头。不然不成了忘本?六部、三法司、三寺的两百多名北人官员联名上折,参劾刘三吾徇私舞弊。

地方官们也开始闻风而动。北人地方官中,三名布政使,四名按察使,三十多位知府、三百多位县令上折,参劾刘三吾。

在北方为官的南人,亦要做个表面文章,为属地的学子争利益。山东、山西、河南布政使明明是南方人,也上了折子参劾刘三吾。其余在北方任职的南方籍贯官员有样学样,齐齐上折子参劾刘三吾。

通政司做了统计。三个月内参劾刘三吾的官员奏折达到了一千两百多份。

民间亦闻风而动。北方的文人、士绅们无权给洪武帝上

折子,他们便写了不计其数的状纸,到各自属地的县衙、府衙状告刘三吾。

山东曲阜的孔子后人、山东邹城的孟子后人亦给当地官府递了状纸,状告刘三吾。

一时间,连北方孩童们玩的捉鬼游戏,都改名成了“捉三吾”。

刘三吾成了实打实的众矢之的!

本来洪武帝已经下旨,在四月专门为落榜的北方举子举行一场廷试,从二百多人中取三十五人为进士。哪曾想,北方举子竟提出:“不惩治刘三吾,我等北方举子将罢考!”

乾清宫大殿内。

朱允炆忧心忡忡:“皇祖父,所有人都将矛头对准了刘三吾。可刘三吾无罪啊!现在朝廷陷入两难。若不惩治刘三吾,无法平息天下人心中的怒气。若惩治了刘三吾,又冤枉了一个忠臣。”

洪武帝道:“你真以为上折子的官员、告状的士绅豪强,是冲着刘三吾来的?错了,他们是冲着朕来的!朕自登基以后,以严法对待官员,又抑豪强、明令禁止士绅兼并百姓土地。这些人都对朕憋了一肚子气啊!现在借着北人悉数落榜这件事,他们在发泄心中的怒气。他们又不敢明着骂朕,这才将刘三吾当成了

出气筒!天下百姓被他们看似正义的举动所迷惑,所以跟着义愤填膺!”

洪武帝不愧是一代英主。看事情看的很透彻。用后世的话说,那些上折子、递状纸的的人都是别有居心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故意带节奏煽动民怨!

洪武帝问朱允炆:“允炆,朕考考你,你觉得朕该怎么做?”

朱允炆微微摇头:“孙儿愚钝,还请皇祖父指教。”

洪武帝问朱允炆身边的常歌:“常歌,都说西天佛祖身边的油灯都能修成正果。你跟随朕三十多年,对于政治应该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你说,朕该如何做?”

常歌答道:“民怨已经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煽动了起来。应该尽速平息。臣认为,到了圣上做取舍的时候了。”

天下民心和刘三吾谁更重要,洪武帝该取谁,该舍谁,这是明摆着的事儿!

洪武帝道:“允炆,你记住,常歌刚才说得对,为君者应该做出取舍!允炆,代朕拟旨,立即处死本科副主考白信蹈。刘三吾念在其跟随朕多年,年事已高,免除死罪,流放大同!”

朱允炆点点头。写好了一份圣旨的草稿,交给洪武帝看。

洪武帝看后微微摇头:

“错啦!朕杀白信蹈、流刘三吾的理由,不应该是科考徇私舞弊。”

朱允炆一头雾水:“皇祖父,这又是为什么?”

洪武帝看向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