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命,离开了卧房。卧房之中只剩下胡惟庸和刘伯温两个人。胡惟庸怕有人偷听,走到卧房门口将门关严。
随后胡惟庸返身到刘伯温面前,怒道:“刘伯温,你推三阻四不让太医院抓药、配药,是不是怕我指使御医暗害你?”
刘伯温笑道:“我从未这样想过。我若那样想,岂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胡惟庸道:“心口不一!刘伯温,刘老头!我告诉你,你太高看你自己了!”
刘伯温不动声色的问:“胡丞相何出此言?”
胡惟庸道:“在你眼里,我是一个喜欢整人、杀人的穷凶极恶之徒,对吧?可我只整对我有威胁之人,只杀对我有威胁之人!你一个无职无权无党羽的闲散伯爵,对我构不成半分威胁!我根本不屑于整!不屑于杀!在我眼里,你如今就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蚂蚁而已!我堂堂大明丞相,为何要跟一只小蚂蚁过不去?这么说吧,碾死你我都嫌脏了自己的脚!”
刘伯温一怔:“胡惟庸,你说的倒像是实话。”
胡惟庸冷笑一声:“呵,你是落了毛的凤凰不如鸡。我巴不得你长命百岁,看着我如何把这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行了,收起你的担忧吧。让御医给你抓药,好好养你的病!再会!”
说完胡惟庸
扭头离开了卧房。
胡惟庸的话虽难听,却给刘伯温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当天下午,梁院判给他送来了配好的药。刘伯温日日煎服自不必说。
这日,胡惟庸在书房之中欣赏着一份名单。
这份名单上有整整九百六十三人。其中正三品以上官员有四十多人。这是他苦心经营数年的胡党名单。这些官员个个身居要职,有一部分武将还握有兵权。
胡惟庸志得意满:呵,朝廷要职上全都是我的人。我这个丞相虽比不上汉时的霍光,却也算得上是权倾朝野了。唉,圣上不过是游方僧出身。我却是世代书香。若不是赶上红巾起事,恐怕圣上要到我家门前要饭吃。皇帝轮流做,不知道哪天能到我家呢?
洪武帝总认为刘伯温的野心大。其实刘伯温的野心不过是想做个位高权重的权臣罢了。胡惟庸的野心却是贪天的大野心。他妄想有一天能够取代洪武帝,成为一国之君。
在他看来,他做中书省的丞相能够将大明治理得蒸蒸日上。若是他做了皇帝,一定能开创盛世。
就在此时,御史中丞陈宁求见胡惟庸。
陈宁一见胡惟庸便开门见山的说:“丞相,前日圣上降旨,武将一律不得兼任文官职位。汤和马上就要卸任御史大夫之职了。我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已
经干了整整五年,您看”
胡惟庸笑道:“放心,御史大夫的位子一定是你的。对了,你认为谁适合接替你御史中丞的职位?”
陈宁想了想,答道:“凃节可以可以接任御史中丞,他那人很精明,对丞相也忠心。”
胡惟庸微微点头:“是个好人选。”
二人正说着话,管家通禀:“谨身殿那边的大汉将军前来传圣上口谕,让老爷您去谨身殿议事呢。”
胡惟庸不敢怠慢,离开府邸来到了谨身殿。
洪武帝将一叠奏折放到龙案边:“广东那边来了十几份折子,夸赞王广洋自在广东任参政后,一概往日的懒散习性,勤于政事。这两年有大恩惠于百姓。汤和卸任了御史大夫,这个职空缺,朕看就将王广洋调回来接任御史大夫吧。”
胡惟庸心里“咯噔”一下:刚刚允诺陈宁做御史大夫,圣上就另外定了人选?陈宁坐不上这个位子事小,我丢了面子是大啊!可我又不能明着跟圣上唱反调
胡惟庸忽然计上心来,他道:“启禀圣上,臣认为御史台是朝廷的言路、喉舌,责任重大。大夫之职却只有一位似乎不妥。应效仿中书省设置左、右丞相,在御史台中设置左、右御史大夫。”
洪武帝略加思考,肯定了胡惟庸的建议:
“言之有理。就将御史大夫之职分个左、右。左御史大夫嘛,由王广洋担任。右御史大夫你认为谁适合担任?”
胡惟庸连忙道:“陈宁适合担任!他做了多年的御史中丞,对御史台的事务颇为熟悉。”
洪武帝道:“好,拟旨,汪广洋升任左御史大夫。陈宁升任右御史大夫。”
胡惟庸又道:“禀圣上,至于御史中丞一职,臣认为凃节接任颇为合适。”
洪武帝微微点头:“就按你说的,提升凃节为御史中丞吧。”
胡惟庸心中颇为得意:瞧瞧,连当今天子都对我言听计从。
洪武帝忽然想起了什么:“那位卸任五年的前任御史中丞最近如何了?病治好了没有?”
胡惟庸实话实说:“圣上,太医院的两位御医给诚意伯开了药。臣近些日子忙于政务,忘了询问诚意伯的病情。”
洪武帝拿起手边的一份奏折:“哦,你先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