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将事先准备好的折子递给了詹同。詹同在上面签了大名。杨宪忽然想起一件事:“李丞相告病几天了?”
詹同答道:“已经四天了。”
杨宪有些幸灾乐祸:“呵,始终是上了年岁的人啊,中书省的事又千头万绪。不累出病来才怪。但愿李丞相早日康复”
下晌,左丞相府。
李善长正在密会刘伯温。
这两个人是一生的死敌,却因对付杨宪短暂的站到了一起成了盟友。
刘伯温先是嘘寒问暖:“李丞相你的病如何了?我认识城南的一位名医,可让他替李丞相诊治。”
李善长满面红光,哪里有病?他开诚布公的说道:“我的病是装的!如今杨宪在中书省只手遮天,我见了他就来气。与其受窝囊气,不如告病回家。”
刘伯温微微一笑:“我刚刚得到了一个消息。上晌杨宪跟吏部詹尚书联名给圣上递了一道奏折,保举李林为刑部左侍郎。”
李善长一愣:“给自己的心腹连升三级?我都没这胆量!”
刘伯温拿起茶盅,喝了口茶:“丞相,杨宪这厮有一副熊心豹子胆啊!朝中官员如今都知道,只要效忠他杨宪就能得到破格
的提拔。与他不睦就要丢官罢职下大狱。刑部督捕司几乎成了杨宪整人、栽赃的工具。”
李善长怒道:“佞臣!他就是个佞臣!”
刘伯温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杀意:“丞相能不能想个招,替朝廷除去这一害?”
李善长凝视着刘伯温:“呵,我想刘中丞心中已经有了计策了吧?何苦来问我?实不相瞒,我亦有一计。”
刘伯温提议:“你我二人将各自计策写于手掌之上,同时亮出,如何?”
李善长吩咐仆人:“笔墨伺候。”
不多时仆人拿来了笔墨。李善长和刘伯温各自拿起笔在手中写了一个字。
李善长问:“刘中丞,写好了么?”
刘伯温答:“写好了。”
二人同时摊开了手掌,看了对方的字。随后这对老冤家相视大笑。
李善长的手掌上写了一个“纵”字。
刘伯温的手掌上写了一个“捧”字。
李善长道:“刘中丞,你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刘伯温解释:“我会让御史台的浙东鸿儒们再也不要写折子参杨宪,相反的要上折子赞颂他的功劳。此曰‘捧’。捧字加一撇就是个棒字。有时候捧一个人,其实是在朝他头上挥杀人的
大棒!不知丞相的‘纵’字又是什么意思?”
李善长道:“纵,纵容也!我已经跟胡惟庸等人打过招呼了。今后杨宪在中书省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他们不会再提出反对的意见。如果说刘中丞的捧字是一根大棒,那我的纵字就是一柄锋利的钢刀。以杨宪的性格,用不了几天就会做出耸人听闻的事来。到时候圣上绝不能再容他。”
刘伯温大笑:“丞相高招!”
李善长亦是大笑:“刘中丞高招!”
两个老冤家的笑声飘荡在丞相府上空。
刑部。
杨宪正在跟李林检阅督捕司的捕快。督捕司本来只有二百名捕快,短短两个月就让杨宪扩充到了一千之众。这批人大部分是从各省按察司、府衙、县衙抽调上来的精干之人。
杨宪对李林说:“李郎中,哦不,今后可能要改口称你李侍郎了。督捕司以后归你管辖,你要好好运用。运用好了督捕司就是咱们手中的一柄利剑。”
李林道:“下官定然不负杨左丞期望。”
杨宪笑道:“吴王府时期,拱卫司是我一手创建的。如今再创一个拱卫司又有何难?我将督捕司分成了四队。一队专管缉拿;一堆
专管探听消息;一队专管监视官员;一队专管刑狱审讯。四队各司其职。一定要多办几件漂亮的大案,在圣上面前盖过亲军都尉府的风头。”
李林道:“亲军都尉府的指挥使毛骧去了福建。常歌那个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坐堂,又怎会是咱督捕司的对手呢?”
二人正说着话,通政司的钱副使来到他们面前。
这位钱副使以前在扬州做同知,算是杨宪在扬州的老班底。杨宪回京掌权,立马将他提拔到通政司副使的位子上。群臣给洪武帝上折子,都要经过通政司之手呈递,洪武帝批阅过的折子,亦要经通政司之手回给臣子们。这是个要职,杨宪深谙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
杨宪问:“升李林做刑部左侍郎的折子给圣上递上去了么?”
钱副使答道:“不但递上去了,而且已经批了!”
杨宪惊讶:“这么快?”
钱副使邀功一般的答道:“杨左丞您的奏折,我一向是放在折子堆的最上面。圣上见得快,批得自然也快。”
杨宪问:“御史台和中书省有没有人上折子说三道四?”